辦法之二:1、先截長鉛絲6根,每根長7.72米,再截中絲4根,每根長5.62米及短絲2根,每根長3.8米,將截好之鉛絲從兩頭盤圈,盤到恰當標準,長絲在2.25米處,中絲在1.12米處作記號,以便編底。2、在平地上,一米見方內,劃上0.2米見方的方格。3、將6根長鉛絲鋪在豎道上,鉛絲上所作記號與劃的橫邊線齊,再將短邊鉛絲在記號處與邊的長鉛絲的記號處相交擰兩扣,短鉛絲順橫道與長鉛絲逐個相交。相擰兩扣后,再順橫道將4根中絲照上述辦法擰上,后再照樣擰上另一根短鉛絲,籠底就算編成。鉛絲籠施工辦法和適用規(guī)模一、鉛絲籠施工工藝現在黃河上用的鉛絲籠網片,多用12號鉛絲編網,用8號或10號鉛絲作結構。這時在籠底四角方格內打4根3米長的木樁,從地平面起以上每2分米作一記號,共5個記號,作為編網眼的標準。4、將四邊的網線形收起,把四角相鄰的長、短鉛絲合起來(如合繩),合2米高停止,再把角上的一根長鉛絲向右(或向左)平倒與相鄰的鉛絲相擰三扣,第二根鉛絲又平倒,與第三根相擰,依此類推,擰完一周后,再從相反的方向擰第二周,即正擰一周,反擰一周。四角的4根短鉛絲不平倒,只順角環(huán)繞而上,一直到籠邊。
鉛絲籠質量標準:金屬絲材質符合要求,絲徑巨細在差錯答應的規(guī)模之內,網眼要均勻巨細誤差在答應規(guī)模之內;接頭要擰緊;網邊要直,所用絲徑大于網面絲徑,展開成籠兩個大對角線相差不大。
鉛絲籠的適用規(guī)模:
1、當河道工程受洪流沖刷,拋散石有被沖走的可能時,應當運用鉛絲籠來有用搶護河道。
2、宜在有必定根底的根石的中、上部運用。因在中上部拋散石易丟失,很難起到效果。
3、一般應在根石崩塌陡凹處運用,能更快的修正塔凹處。
4,、水災預防作業(yè)中的邊披和河道治理作業(yè)
鉛絲石籠在工地上一般隨時能夠裝置,為了運送,鉛絲石籠須折疊成平面,然后就把它放到恰當方位上翻開,再把巨細適合的石塊裝入籠中,把蓋子系緊,再把各個鉛絲石籠和相鄰的鉛絲石籠綁起。鉛絲石籠要依照規(guī)范標準制作:墊層厚度自100毫米到300毫米,籠高0.5米至1米,籠長和籠寬1米至4米。鉛絲石籠的網格尺度從60*80毫米至120*150毫米。編網用的鐵絲直徑為2毫米至4毫米。鐵絲可為鍍鋅的或者是涂聚,網格越大,所用的鋼絲就越粗。較粗的鐵絲用在邊際的周圍,在收頂時與各個籠在一起至少應像綁扎鉛絲石籠那樣鞏固耐用。鉛絲網籠既可防止河岸遭水流、風浪侵襲而破壞,鉛絲網籠又實現了水體與坡下土體間的自然對流交換功能,鉛絲網籠達到生態(tài)平衡。假如各部分綁扎恰當,可增加結構的穩(wěn)定性。有許多網格收邊的辦法,假如將鉛絲石籠僅鉤在籠邊而不紡織在籠邊,很簡單松動。

鉛絲籠是由鍍鋅程度不同的鋼絲編織成的六角形箱型網籠,鉛絲籠具有柔性、透水性、及整體性的結構,鉛絲籠不僅具有生態(tài)功能,只要在防護體表層上略灑一些泥土,石塊跟石塊之間充滿空隙,空隙容納了土壤,利于植物的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鉛絲石籠網箱還可以用于陡峭的山坡,治理泥石流。那么鉛絲石籠網箱在具體應用中有哪些優(yōu)勢?0mm,鋼絲表面通常還采用熱鍍鋅保護,鍍鋅保護層的厚度可根據客戶的要求制做,鍍鋅量可達到300g/m2。
一、鉛絲籠有利于水與土之間的天然溝通,為水中生物與微生物創(chuàng)造可以生存的環(huán)境,增強水的自凈效果,改善水資源、水質。鉛絲籠可美化環(huán)境、為植被提供了生存的條件,即使不撒種子,也會長出植物,改進和康復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