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SP液下渣漿泵的結構特點
1.采用立式懸臂式、單泵殼結構。
2.雙吸、半開式葉輪設計,采用硬質合金或橡膠葉輪。
3.簡式軸承組件,選用高容量軸承設計,軸承采用脂潤滑。
4.可調節(jié)葉輪與護板之間的間隙,保證泵的運行。
5.無需任何軸封。
6.泵與驅動機可選用直聯(lián)傳動、三角帶傳動。
7.RVS型采用橡膠過流部件、與漿液接觸的部件襯膠,適應較強的腐蝕性工況。
SP液下渣漿泵的優(yōu)點
易損件壽命長;過流粒徑大;維護方便;運行費用低;可靠性高;
2、運轉
運轉中注意觀察各種儀表,檢查泵流速、流量和電流,若運轉中發(fā)生流量下降、功率降低、出口壓力減少或不出水,均可能是有大顆粒堵塞濾網,吸入口或葉輪流道,當粗顆粒大量集中在吐出管時也可能發(fā)生堵塞,造成泵不能正常工作,要注意及時清理堵塞物,泵如安裝不平穩(wěn)則會引起泵的振動。
3、停泵
如有可能,在停泵前使泵輸送一會清水, 以清除泵及管路中的渣漿,先停泵然后關閥門(注:使用過程中,液面高度不得超過圖一中安裝板位置,以防軸承進水)。
二:液下泵結構
1 典型結構
為雙支承液下泵剖面圖,支承是剛性的,通常使用滾動軸承,上軸承為成對安裝的角接觸球軸承或向心球軸承,下軸承為向心球軸承或圓柱滾子軸承。這種配置可以承受雙向軸向力和一定的徑向力。此泵采用離心葉輪,它適用于固體顆粒含量較低的場合。根據介質的具體特性還采用旋流式及混流式葉輪。
2 一些變型結構
因結構制約,雙支承液下泵轉速n= 1500 r/min時,泵體插入深度L≤ 1 700 mm;n= 3000 r/min時,泵體插入深度L≤ 1 100 mm。插入深度較短是雙支承液下泵的主要缺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加大液下插入深度,可采用下列措施,這形成了液下泵的兩種變型結構。
耐腐蝕液下泵使用注意事項耐腐蝕液下泵應過多的問題導致其壽命一直不用了很長時間,現(xiàn)在我們來介紹幾個可以延長耐腐蝕液下泵使用壽命的幾個細節(jié):
1、確認正確的電機的旋轉方向;
應搞清耐腐蝕液下泵電機的旋轉方向,現(xiàn)在有許多類型的耐腐蝕液下泵正轉和反轉時皆可出水,但反轉時出水量小、電流大,其反轉時間長了會損壞電機繞組。
2、禁止耐腐蝕液下泵電源電壓異常開機;
由于耐腐蝕液下泵壓供電線路比較長,線路的末端電壓過低是常有的事。當相電壓低于198伏,線電壓低于342伏時,耐腐蝕液下泵電機轉速下降,當達不到額定轉速的70%時,啟動離心開關會閉合,造成啟動繞組長時間通電而發(fā)熱甚至燒壞繞組和電容器。相反,電壓過高引起電機過熱而燒壞繞組。因此,耐腐蝕液下泵在作業(yè)中,操作者必須隨時觀察電源電壓值,若低于額定電壓10%以下,高于額定電壓10%以上,應使電機停止運轉,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