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SBS改性瀝青的工藝流程
SBS改性瀝青的工藝流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即溶脹階段、磨細階段、發(fā)育階段。聚合物經過溶脹后剪切分散效果更好,剪切好的改性瀝青還需熱儲存一段時間使其發(fā)育,對不穩(wěn)定的改性瀝青體系在發(fā)育過程中需要外力攪拌,保證混合體系的均勻。先將基質瀝青加熱到175℃~180℃,然后加入改性劑SBS,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機先低速剪切5min,使SBS與瀝青混合均勻,然后以4200r/min高速剪切30min;再將剪切完成的改性瀝青保溫在175℃~180℃范圍內,用高速分散機以500r/min的速度攪拌5h后即制成成品改性瀝青。
如何改善普通道路石油瀝青
經過改性后的瀝青,可以改善普通道路石油瀝青對溫度敏感的特性,減少因溫度變化和載重量大而造成的車轍、裂縫現(xiàn)象,十分適用于對路面載重要求較高的高等級路面,包括高速公路與城市干線道路的抗滑表層、公路重交通路段、重載及超載車較多的路段等。兼具環(huán)保和性能雙重優(yōu)勢的廢橡塑改性瀝青將會成為新增長點,一旦政策和補貼落實,其經濟性大大增強,將逐步替代年耗1000多萬噸/年的普通道路石油瀝青。
我們的改性瀝青的特點是高溫、低溫性能都好,并有良好的彈性恢復性能,采用軟化點、5℃低溫延度、回彈率作為主要指標,適用于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改性瀝青的分級及感溫性要求說明是:
改性瀝青的技術指標以改性瀝青的針入度作為分級的主要依據,其性能以改性后瀝青感溫性的改善程度,即針入度指數(shù)PI的變化為關鍵性評價指標。一般的非改性瀝青的PI值基本上不超過-1.0,改性后要求PI大于-1.0。標準中規(guī)定了各種改性瀝青不同等級的PI值的要求。從改善溫度敏感性的要求出發(fā),改性后希望在瀝青軟化點提高的同時,針入度不要降低太多。在國外的標準中,聚合物改性瀝青的感溫性通常采用不同溫度的針入度及粘度表示,但低溫針入度與疲勞開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