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壓榨油”比“浸出油”更有營養(yǎng)?
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對人體起到的作用不同。食用油基本都是壓榨法、浸出法2種方法生產(chǎn)的,“壓榨油”比“浸出油”更有營養(yǎng)?其實,都一樣。不管是“壓榨油”還是“浸出油”,經(jīng)過煎、炸加熱之后,營養(yǎng)物質(zhì)都會在高溫下分解,真正能被我們?nèi)梭w吸收的營養(yǎng)成分少之又少。要想充分保留食用油里的營養(yǎng)成分,只能杜絕高溫,不把“壓榨油”用來煎、炸,可以做涼拌菜、燉煮菜等。
從健康的角度解讀食用油,還要從成分說起
從健康的角度解讀食用油,還要從成分說起。食用油的基本成分為三酰甘油,是甘油與三種不同的脂肪酸結(jié)合而成的,它們分別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后兩者對心腦血管為有益。一般來說,植物油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動物油中大部分為飽和脂肪酸。不同的食用油中,這三類脂肪酸的組成比例不同。它是個難纏的家伙,擅長賴著不走,所以就容易沉積在體內(nèi),升高膽固醇。它大多存在于動物油及棕櫚油、椰子油等少數(shù)植物油中。
關(guān)于自榨食用油的小技巧
有不少很喜歡小市場里的自榨食用油,或者自己買原料去榨油,認為是的好油。其實不一定,這種自榨油本質(zhì)上連四級油都標準都達不到。這類油顏色很深,雜質(zhì)很多(部分還有一些有害物質(zhì)),炒菜油煙大,長時間高溫加熱后對身體不好。關(guān)于控制油煙的小技巧。炒菜時,油溫不要太高,不能等到油冒煙了才開始炒菜。一般6-7成熱下鍋就行(180度-210度),就不會有大量油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