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香爐種類繁多,不同形狀的香爐,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燒不同的香。但目前這種方法熱的過頭了,對一些初玩者和一些鉆進(jìn)去后出不來的宣德爐愛好者是十分有害的,因為迷失了方向也就失去了對銅爐的感覺。如大雄寶殿中央或門外丹墀的大香爐,多是鑄銅等金屬鑄造或石雕的,爐身刻有該寺寺名,供信徒插線香之用。大殿供桌上的香爐,有銅、石或瓷質(zhì)的,用以焚燒香。佛寺的大殿都有一個長方形的爐盤,放著一個焚燒香的精致小香爐,盤子前垂著刺繡的爐圍,很莊嚴(yán)美觀,是住持和尚上香專用的;
供養(yǎng)佛菩薩的供品中,可分為:香、花、燈、涂(水)、果、茶、食、寶、珠、衣十種,而香在十供養(yǎng),香爐的身份自然也高起來了。宋耀州窯香爐,它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fā)展起來的,爐唇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譽(yù)。許多禮佛的人,不懂燒香的意義,把佛菩薩當(dāng)神拜,常常燃一大把香插在香爐內(nèi),熏得人淚水直流,甚至香爐起火燃燒;有些人甚至把香爐灰抓回去當(dāng)靈丹妙藥。
古代文人喜愛的生活用品,李白曾有詩云:“日照香爐生紫煙”,其實許多的文人雅士都對銅香爐情有獨(dú)鐘,三足銅香爐常常將之置于廳堂或擺于書房案頭,讀書時點(diǎn)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
佛傳入中國,三足銅香爐的使用日盛,除了家庭用祭祀,更多的被寺廟所使用,而且由小轉(zhuǎn)大,更顯香爐的大方,并且更多的使用銘文、紋飾,使香爐的藝術(shù)水平更加高超。
現(xiàn)代家庭用銅香爐三足銅香爐三足銅香爐樣式新穎,在加入一些古典元素之后,更讓人加倍喜愛,不僅實用性大大增強(qiáng),而且作為陳設(shè)用觀賞藝術(shù)品也非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