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地村位于距六合鄉(xiāng)十多公里的一座大山的山腰上,這是一個非常偏遠(yuǎn)的鄉(xiāng)村,我們從龍珠爬了一天的幾乎荒無人煙的山路,路過的兩個小村莊都有人家造紙,到達(dá)靈地村后眼前突然出現(xiàn)極為眾多的手工作坊。2)加石灰把竹料捆成約30-40CM的一束,涂上石灰漿,堆放15至20天,進(jìn)行半熟料堆集發(fā)酵。這些作坊位于村邊的一個水澗里,水澗里密密麻麻地分布著一百多個簡陋的造紙作坊,數(shù)百位白族男女紙工在忙碌著造紙,場面甚為壯觀。白棉紙的原料為構(gòu)皮,構(gòu)樹是桑科喬木,表皮很滑嫩。紙工們告訴我們,制造白棉紙的構(gòu)皮原料來自鶴慶中江鎮(zhèn)及朵美一帶,有栽培及兩種。都是用馬馱來的,約一元零一毛一市斤,向白族和彝族購買。


50 至100 張貼一疊,若是冬天就燒大火烘烤,夏天則視情況,也可以不烤火,貼在院內(nèi)墻上,太陽光自然曬干。雪梨紙開放分類:包裝紙請用一段簡單的話描述該詞條,馬上添加摘要。14) 裁齊烘干后,取下裁剪,造紙過程完成。六合造白棉紙的主要工具1) 竹簾:長寬各1 尺6 寸,即0. 53 米,用很細(xì)的竹子織成,外面圍竹框,竹框上有邊柱, 抄紙時可壓緊紙簾。2) 木槽:長1. 8 米,上寬1. 0 米,下寬0. 4 米,用木板圍成。3) 蒸煮鍋:用大石頭砌成,上直徑2 米,下直徑1. 5 米。根據(jù)我們的實地記錄,一般50 公斤構(gòu)皮可生產(chǎn)10 把紙(每把350 張紙) ,每張紙約賣8 分錢,一天可抄700 至900 張紙,扣除成本,一個紙工一天的收入不超過20 元。近來,由于構(gòu)皮成本不斷,紙工們的收入已逐年下降。我們隨處所見,都是紙工們的神色。





要想把自己的篆刻作品留存下來,拓邊款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歷代的篆刻家大多是用棕刷(俗稱棕老虎)來刷邊款。一般是供糊窗和皮襖襯里等日用需要,特殊的則作謄寫蠟紙、補(bǔ)強(qiáng)粉云母紙等的原紙。拓邊款首先是在邊款面上覆上一張連史紙,然后用毛筆蘸一點清水使連史紙和邊款面粘在一起,然后用拷貝紙吸走多余水分,再在連史紙上覆一層拷貝紙,持棕刷在拷貝紙上來回平刷,刷過以后,拷貝紙上會出現(xiàn)明顯字的凹糟,后將拷貝紙取下持拓包在連史紙上拍打,拓好后待墨干慢慢揭下連史紙,這樣就算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