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刮痧要注意什么
1、中醫(yī)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
中醫(yī)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寒氣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響刮沁的理療的效果,還會因感受引發(fā)新的疾病。
2、中醫(yī)刮痧后飲熱水一杯
中醫(yī)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部分體內(nèi)的津液,刮痧后飲熱水一杯,個但可以補充消耗部分,還能促進代謝,加速代謝產(chǎn)物的排出。
3、刮痧后洗浴的時間
中醫(yī)刮痧后,為避免寒氣之邪侵襲,須侍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后,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
中醫(yī)刮痧后,為避免寒氣之邪侵襲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干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4、糖病及下肢靜脈會曲張者刮拭方法
糖病患者皮膚抵抗力減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瀉刮法。下肢靜脈會曲張局部及下肢浮腫者,宜用補刮法或平刮法從肢體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刮痧療法的作用
1、能合理調(diào)整陰陽
刮痧對內(nèi)臟功能有明顯的調(diào)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有腸蠕動亢進患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后,可使蠕動亢進的腸道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diào)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2、除瘀
刮痧可調(diào)節(jié)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機體組織間的壓力得到調(diào)節(jié),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組織血流量,從而起到除瘀的作用。
3、舒筋通絡
人體的肌肉、韌帶、關(guān)節(jié)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會發(fā)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jīng)的反射作用而減少肢體活動的保護性反應,減輕疼痛。損傷部位若不及時治或得療不徹底,會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化。
以致不斷地發(fā)出有害的沖動,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刮痧理療能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在刮痧板的直接刺激下,可提高局部組織的痛覺閾,并可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緩解或消除疼痛,促進病灶修復。
經(jīng)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么?
在生活中,注重養(yǎng)生保健的人越來越多,不再單單的依賴于飲食,從很多方面著手進行保健都是很好的。其中一些中醫(yī)的保健方式也深受大家的喜歡,刮痧亦是如此。
可能你的身邊,也有很多人在溫度高的時候,去刮痧,按照他們的說法,體內(nèi)的濕氣、寒氣實在是太嚴重了,確實,通過刮痧,能夠得到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即使后背被刮出紅色的一片,他們依然樂此不彼。那么對于經(jīng)常刮痧的人來說,后背刮出來的痧是什么呢?
經(jīng)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么?
嘗試過刮痧的人,他們的后背往往是紅色的一片,這樣的紅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痧”,確實是這樣,借助于刮痧片,使得人們把力量傳遞到局部組織上,使得后背的皮膚進行不斷擦拭,這樣的過程,主要是把力量作用在后背的血管上,促使后背的局部毛血管被損壞,乃至于出現(xiàn)了裂破,這樣的情況,就會形成了出痧的情況。
尤其是一些濕氣重、寒氣深,更應該引起重視,在刮痧結(jié)束后,這樣的出痧感覺更加明顯。
重慶中醫(yī)康復培訓學校分享什么是“痧”
刮痧技術(shù)的優(yōu)勢
刮痧療法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即脫源于針灸、按摩療法,又同屬民間療法。故而長期在民間廣為流傳和應用,深受群眾歡迎。因此,刮痧療法既具有針灸療法的一般特點,又更具有自身特點,概括起來有簡便易學、器械簡易、經(jīng)濟實惠、方便及時、安全、可靠、無副毒作用。
刮痧的注意事項
(1)施用刮痧療法,應根據(jù)病情積極配合其他療法,如針灸、按摩、拔罐、電針、中草藥等,以增強理療的效果。
(2)刮痧后1小時內(nèi)不能用冷水洗臉及手足。同時刮痧要適當休息片刻,可適當飲用溫開水或姜湯或清涼茶,以幫助新陳代謝,不能急躁和動怒及憂思憂郁,并禁食生冷、酸辣、油膩或難消化食物。有汗者,應及時擦汗,切忌當風受涼。當天不可做重體力勞動。
(3)刮痧用于保健強身,手法宜輕,用力均勻適中,以26次為宜,但刮拭部位不宜出現(xiàn)“痧痕”。冬天可在衣褲上刮治,皆能達到舒筋活血、艱病健身、延年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