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液體聚合氯化鋁
液體聚合氯化鐵一般是用鋁礬土、鹽酸或含鋁酸鹽、鋁酸鈣粉等原料,采用了先進的制作工藝,液體聚合氯化鐵具有較好的絮凝效果,并且價格較低,是眾多用戶常使用的凈水藥劑。合成液體聚合氯化鐵時首先將含有氯化亞鐵和鹽酸的混合液加入貯罐中,并補加一定量的穩(wěn)定劑。在反應塔頂部引入氯化鐵溶液和,在反應塔底部引入氧氣,溶液流經填料表面時,使氣液充分接觸,達到氧化氯化亞鐵的目的。反應過程中通過循環(huán)泵使液體在反應塔和貯罐之間不斷循環(huán),使亞鐵不斷氧化,直至亞鐵完全氧化。反應過程中保持溶液的溫度在40~900C范圍內,以利于絡合物的分解。這種方法與以前介紹的反應塔法生產聚合硫酸鐵的方法基本相同。液體聚合氯化鐵指標:Fe3 8%~13%,鹽基度6%~12%,Fe2 ≤0.1%。聚合氯化鋁系列產品作為重金屬螯合捕集絮凝劑使用時,具有生產工藝成熟、處理成本低等優(yōu)勢,東風國標28%聚合氯化鋁,板框壓濾聚合氯化鋁在處理重金屬廢水過程中應用較多,出水后金屬含量更低。
聚合氯化鋁混凝型測定
使用儀器和設備,設備和混凝沉淀實驗攪拌機可以用于普通的實驗室實驗中,比方說:散射光濁度儀。
在100mg容量的瓶子中投放提取的聚合氯化鋁式樣,加水后進行稀釋,稀釋后的溶液務必為當天配置當天使用。
實驗程序為:
在6個相同的燒杯中加入原水,到刻度1000ml處,按刻度吸管大小順序將聚合氯化鋁稀釋液依次添加試管中,將混凝沉淀試驗攪拌器啟動,沉淀一段時間后,可以取出澄清水樣,進行剩余濁度和水質指標的測試。注意觀察絮凝體形成的時間大小以及形狀和沉淀情況,以便一一做記錄。絮凝和凝結階段會受到懸浮顆粒含量的影響,因為PH不同的鋁鹽水解后的產物形態(tài)也有所區(qū)別,因此絮凝性也有區(qū)別。
使用聚合氯化鋁鐵后污泥上浮是為什么
有客戶使用聚合氯化鋁鐵后污泥上浮,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加藥量過大:在同等條件下,使用同等量的聚鋁和聚合硫酸鐵時,由于它們的含量及作用效果不同,極可能出現藥劑使用過量或過少的情況,聚合硫酸鐵混凝后污泥上浮。
2、助凝劑選用不當:這里的助凝劑主要是聚丙稀酰胺,而PAM又有很多種型號,所搭配的PAM型號對絮體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污泥不能凝聚或松散,在水流作用下上浮的情況。
3、沒有及時排泥:水中DO不足,活性污泥發(fā)生反硝化反應產生氣體,使投加聚合硫酸鐵后所形成的污泥隨著上浮。
4、在曝氣池中,由于回流量突然增大,使所形成的污泥顆粒隨著氣泡上升或流入沉淀池中。
5、水量突增,造成廢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時間不足,部分污泥來不及沉降。
6、污泥老化,池底中產生二氧化碳、氫氣、等氣體使較輕的污泥隨著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