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甲殼素纖維發(fā)展概況
與國外相比,我國開發(fā)研制甲殼素紡織品的工作起步較晚。中國是1952年開展甲殼素試驗的,先是上海,后來是青島等沿海城市,1954年發(fā)表一篇實驗報告。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甲殼素、殼聚糖研究和開發(fā)的全盛時期,到90年代中期,全國有上百家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投入到甲殼素的研究和開發(fā)中來。1991年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研制成功甲殼素縫合線,接著又研制成功甲殼胺敷料(人造皮膚)并已申請專利。
新型紡織面料——甲殼素纖維
甲殼素纖維呈堿性和高度的化學活性,從而具有良好的吸附、黏結、殺菌和透氣等優(yōu)良性能。用甲殼素纖維制成的紡織品可以防治皮膚疾病,并能抑菌、防臭、吸汗保濕。用甲殼素纖維制成的醫(yī)類縫線可自行被人體吸收。用甲殼素纖維制成的醫(yī)類敷料可以促使肉芽新生,臨床上具有鎮(zhèn)痛、止血效果。甲殼素纖維的原料采用人們廢棄的蝦、蟹殼類,不僅不對自然資源造成危害,而且可減少這類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
甲殼素纖維的性能及應用
甲殼素纖維的性能及應用,甲殼素其實是一種動物纖維素,存在于蝦、蟹、昆蟲等一些甲殼動物的殼內(nèi)和蘑菇、真菌和細菌等細胞膜之內(nèi)。蝦、蟹的殼一直都被人們當成廢物丟棄而未加以利用。直到近四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人們才了解了什么是甲殼素纖維,人們將蝦、蟹甲殼粉碎干燥之后,先用稀鹽酸處理,除去碳酸鈣,即所謂的脫灰,再在稀堿中浸泡,以除去蛋白質(zhì),得到甲殼素粉末。甲殼素經(jīng)過脫乙酰后生成殼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