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污泥干化處理是怎樣的原理?
污泥干化的目的是為去除或減少污泥中的水分。
干化過程中,污泥的形態(tài)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濕區(qū),處于該階段的污泥含水率較高,大于60%,具有很好的自由流動性,易于流入干化裝置;二,黏滯區(qū),處于該階段的污泥含水率略有降低,在40%~60%的范圍內,具有一定的黏性,不易自由流動,該區(qū)域是污泥干化處理過程中需要避免的區(qū)域;為了降低污泥處理運行費用和提高污泥焚燒效率,將污泥的直接焚燒改造為污泥經干燥后焚燒,因此需要配套污泥干燥設備系統(tǒng)。三,粒狀區(qū),此階段的污泥含水率降至40%以下,污泥呈現(xiàn)顆粒狀,極易與濕污泥或其它物質混合。
污泥水分的脫除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污泥表面水分的汽化蒸發(fā)過程和污泥內部水分的擴散過程。 1)蒸發(fā)過程 物料表面的水分汽化,由于物料表面的水蒸氣壓低于介質(氣體)中的水蒸氣分壓,水分從物料表面移入介質。 2)擴散過程 是與汽化密切相關的傳質過程。當物料表面水分被蒸發(fā)掉,形成物料表面的濕度低于其內部濕度,此時,熱量的推動力將水分從內部轉移到表面。 上述兩個過程的持續(xù)、交替進行,基本反映了干燥的機理。干燥是由表面水汽化和內部水擴散這兩個相輔相成、并行不悖的過程來完成的,一般來說,水分的擴散速度隨著污泥顆粒的干燥度增加而不斷降低,而表面水分的汽化速度則隨著污泥顆粒的干燥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擴散速度主要由熱能推動,對于熱對流系統(tǒng)來講,干燥器一般均采用并流工藝,多數(shù)工藝的熱能供給是逐步下降的,這樣就造成在后半段高干度產品干燥時速度的降低。對熱傳導系統(tǒng)來講,當污泥的表面含濕量降低后,其換熱效率急速下降,因此必須有更大的換熱表面積才能完成后一段水分的蒸發(fā)。2)運行成本低,含水率80%污泥降至40%以下,處理成本在180元/噸以下。
污泥干化的好處有哪些?
污泥沒干化前含水量很高,剩余污泥含水量達99.2%~99.5%,經過濃縮池后的污泥含水量為95~97%,壓濾后的含水量在80%左右,之所以要降低含水率以及污泥干化,一是污水廠污泥產量都比較大,必須降低污泥體積,以便后續(xù)運輸、處理方便,二是國內污泥處理很多都是以填埋的方式運往垃圾填埋廠,減少體積可以也可以為填埋廠節(jié)約空間,三是污泥要經過一些處理后,干化才可以作為肥料、建筑材料使用,這種利用目前運用的不是很普遍,更不用說污泥氣利用。要實施與綠色干燥的發(fā)展戰(zhàn)略,首先要走資源節(jié)約型發(fā)展道路,變單一粗放型干燥為組合、智能型干燥。
現(xiàn)在我國對于污泥出廠將會有新的標準,污泥出廠含水率從80%降低到60%,可見國家現(xiàn)在對污泥處理的重視。
?熱源流(熱源、換熱、換熱后介質處理);
?
?物料流(原料儲存輸送、給料、干化主機、出料、產品輸送儲存);
?蒸發(fā)后氣流(除塵、冷凝、脫硫、后續(xù)處理);
?水處理(冷卻循環(huán)、冷凝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