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管殼式換熱機組結構
管殼式換熱器由殼體、傳熱管束、管板、折流板(擋板)和管箱等部件組成。殼體多為圓筒形,內部裝有管束,管束兩端固定在管板上。進行換熱的冷熱兩種流體,一種在管內流動,稱為管程流體;另一種在管外流動,稱為殼程流體。為提高管外流體的傳熱分系數(shù),通常在殼體內安裝若干擋板。擋板可提高殼程流體速度,迫使流體按規(guī)定路程多次橫向通過管束,增強流體湍流程度。換熱管在管板上可按等邊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邊三角形排列較緊湊,管外流體湍動程度高,傳熱分系數(shù)大;正方形排列則管外清洗方便,適用于易結垢的流體。
管殼式換熱器如何檢測日常的溫度呢?
溫度是換熱器運行中主要的操控工藝指標,通過在線儀器檢測及檢查換熱器中各流體的進出口溫度的變化,可以分析、判斷介質流量的大小及換熱情況的好壞和是否存在內漏等。要防止溫度的急劇變化,因溫度劇變會造成換熱器內件,特別是管束與管板的膨脹和收縮不一致,導致產(chǎn)生溫差應力,從而引起管束與管板脫離或局部變形及裂縫,還會加快腐蝕及產(chǎn)生熱疲勞裂紋。
用水作為冷卻介質的,水的出口溫度好控制在38℃以下,不宜超過45 ℃。因為水溫超過38℃,微生物的繁殖會明顯加速,腐蝕成分的分解加快,引起管子腐蝕穿孔。同時已溶于水的碳酸氫鈣、碳酸氫鎂會受熱分解形成沉淀,使換熱器結垢越來越嚴重,影響設備的換熱能力。通過對溫度的檢測和記錄,可以計算傳熱系數(shù)。傳熱效率好壞主要表現(xiàn)在傳熱系數(shù)上,傳熱系數(shù)降低,則標志著換熱器的效率降低。定期測量換熱器兩種介質的進出口溫度、流量,計算出各時期的傳熱系數(shù),并用坐標紙作出變化趨勢圖。它會是一條基本連續(xù)逐漸向下、切點斜率較小的平滑曲線。當傳熱系數(shù)低到不能滿足工藝要求時,則應通過機械清洗或化學清洗來提高其傳熱系數(shù),滿足和維持工藝運行的需要。
換熱器的換熱管能不能使用有縫焊接鋼管?
其實管子達到了換熱管的標準,那么不管他是無縫管或者是縫焊接管,都可以當做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管使用。如果是使用有縫接管作為換熱管需要達到下列標準:
(1)管殼式換熱器原鋼帶材質應該是鎮(zhèn)靜鋼,容器用鋼;
(2)焊接辦法不可以使用爐焊、高頻焊的辦法,應該使用弧焊、電阻焊的方式;
(3)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管自己需要達到UT和渦流測試;
(4)焊接縫隙應該滿足RT或者UT檢測標準(100%);
(5)焊接縫隙外面需要進行磨平,換熱管兩端的里面也需要磨平;
(6)管殼式換熱器的不銹耐酸鋼管需要經(jīng)過固溶熱處理和晶間腐蝕檢測;
(7)碳鋼和低合金鋼管需要進行一定熱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