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情緒是快速建立助人關(guān)系的切入點。哭泣、哽咽、無原因停頓、游移、沉默,語氣變得低沉遲緩,都是內(nèi)在情緒的外在表現(xiàn)。但有時求助者不一定會直接表達情緒。因此,當求助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和經(jīng)歷時,咨詢師要敏感地抓住細節(jié)進行核對。比如,當求助者說:"我去醫(yī)院,那幫醫(yī)生護士都不理我,我掛不上號。"可能潛藏的情緒是憤怒、委屈、害怕、恐懼、無助,這時咨詢師通過詢問:"你那個時候是不是感覺到很生氣?"等方式,在傾聽過程中要做好情緒、情感、感受的反饋。當求助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就會開始信任咨詢師,這種建立在信任基礎(chǔ)上的咨訪聯(lián)盟為后續(xù)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所謂面談,就是我們看到有的同學、同事、親友近好象情緒比較低落,可以主動關(guān)心他:近你不怎么愛說話了,挺不開心的,能否告訴我一下是咋回事?不知道你遇到什么事情了,我不知道我可以為你做點什么?請大家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要考慮受助者的感受。咨詢師需要通過"積極傾聽"來與求助者進行核對、總結(jié)并提供反饋,包括對求助者的情緒、思維、行為和身體感受進行反饋,以及“正?;边@些,也就是說,在評估的過程中也可以開展部分的干預工作。比如我們在幫助貧困生時如果只是簡單地說,你有什么需要幫助的盡管說,我?guī)湍?。這樣會讓別人很不舒服??梢該Q一種說法,比如說近我看你好像挺沉悶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我能為你做點什么。
心理危機的定義是,當個體評估困境和資源時,認為壓力和痛苦超出了自己的應對能力時,就陷入了心理危機。而自殺可能是部分危機者會去做的選擇。
對于許多來訪者而言,痛苦讓他們只看到自己的困境,看不到外部的東西,但是我們作為干預者,多聽一聽,多問一問,也許他的視野能夠放大一點,可能有一部分來訪者的自殺意念就會松動。熱線形式的優(yōu)勢與局限,相對于面對面咨詢,熱線形式既有安全性、便利性、匿名性等優(yōu)勢,同時這種形式也存在以下兩點不足。對于干預者來說,只要來訪者的自殺意愿有所松動,干預就成功了一半,然后他還愿意接著再來咨詢,我們的工作就可以繼續(xù)進行下去。
求助者自殺沒有成功的原因
咨詢師要具備積極意識和資源意識,除了評估自殺風險外,還要去核對沒有自殺成功的原因以及對于自殺想法的內(nèi)在反應和態(tài)度,要對“生”和資源性內(nèi)容進行探索,探索什么讓他活下來的。熱線工作中的危機干預,就像醫(yī)院的急診室,處理的是緊急事務,是為后面深入、系統(tǒng)的治1療提供機會,而不是在接線中開展治1療。如:“什么讓你沒有把這些想法變成行動”“什么讓你在那一刻停下來”——如:“在那一下,我突然想到我的爸爸媽媽,我突然想到這樣離開好像很不負責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這些信息里就有后續(xù)工作中可利用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