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花雌雄異株,單性,生于短枝頂端的鱗片狀葉的腋內(nèi),呈簇生狀。雄球花葇荑花序狀,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藥常2個,長橢圓形,藥室縱裂,藥隔不發(fā);栽植澆水栽植的時候要在挖好的穴的底部放一些土雜肥,如牛馬的糞便或者豬糞等,土雜肥要先與土壤混合均與再放入穴的底部,放入后在在土雜肥的上面撒一層土壤使銀杏樹的根系或土坨與土雜肥分開,這樣就可以把銀杏樹放入穴中進行栽植了。雌球花具長梗,梗端常分兩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頂生一盤狀珠座,胚珠著生其上,通常僅一個叉端的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內(nèi)媒傳粉。它的雄花花粉萌發(fā)時僅產(chǎn)生兩個有纖毛會游動的。


嫁接嫁接繁殖多用于水果業(yè)生產(chǎn)。在5月下旬到8月上旬均可進行綠枝嫁接,但在高溫干旱的天氣條件下不能嫁接,尤其是晴天的中午不可嫁接,同時也要避開雨天嫁接。具體方法是:先從銀杏良種母株上采集發(fā)育健壯的多年生枝條,剪掉接穗上的一片葉,僅留葉柄,每2~3個芽剪一段,然后將接穗下端浸入水中或包裹于濕布中,隨采隨接。可以從2-3年生的播種苗、扦插苗中選擇嫁接砧木。用于早果密植者,接位應(yīng)在1米左右。全紅楊一般采用劈接、切接,將接穗削面向內(nèi),插入砧木切口,使兩者吻合,形成層對準,用塑料薄膜帶把接口綁扎好,嫁接后5年~8年即開始結(jié)果。有的栽植銀杏樹在挖穴的時候,把穴挖的與銀杏樹的土坨大小一般,這樣的話銀杏樹的成活率就降低了很多。


銀杏早期黃化病是由缺鋅引起的一種生理病害。發(fā)病葉片邊緣出現(xiàn)淺黃色病斑,有反光;隨后,病斑向葉基擴展,逐漸半只葉片枯黃;栽植時間:銀杏以秋季帶葉栽植及春季發(fā)葉前栽植為主,秋季栽植在10-11月進行,可使苗木根系有較長的恢復(fù)期,為第二年春地上部發(fā)芽作好準備。后,葉片轉(zhuǎn)為褐色、灰色,枯死或提前落葉。發(fā)生情況:黃化病的發(fā)病原因及病斑的擴展與天氣狀況無關(guān),而是由于圃地長期施用化肥,很少施用有機肥,造成土缺鋅,腐殖含量低、肥力差。嚴重時發(fā)病率達到80%,一般在每年6月上旬出現(xiàn),7月中旬至8月下旬病斑迅速擴大,病葉枯死。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剛移栽植的銀杏地可間套種中藥草決明、紫蘇、、防風(fēng)、才胡、桔梗、豆類、薯類及矮稈作物,并結(jié)合進行中耕除草追肥。樹冠郁閉前,每年施肥3次。春施催芽肥,初夏雄壯枝肥,冬施保苗肥,適當(dāng)配合氮磷鉀肥。
施肥方法:每次都是在樹冠下,挖狀穴或者環(huán)狀溝,把肥料施入覆土,澆水,從開花時開始,至結(jié)果期,每隔一個月進行一次根外追肥,追0.5%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氫鉀肥,制成水溶液,在陰天或晚上噴施在枝、葉片上,如果噴后遇到雨天,重新再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