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是指要將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區(qū)分開來,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所謂收益性支出是指其所帶來的效益在本會計年度全部實現的支出,如水電費、旅差費、保險費、辦公費、利息費、人工費等支出。所謂資本性支出是指其所帶來的效益要延續(xù)若干會計年度的支出,如固定資產購建支出、無形資產支出、開辦費支出等。按照配比的思想,由于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在本年度內全部實現,因此收益性支出的付款責任應在本年度內全部承擔,也即應在本年度內一次性或分期次將收益性支出全部確認為費用;
建立適合企業(yè)內部的結算價格;企業(yè)內部各單位之間往往會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勞務等等,為了分清企業(yè)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明確各單位工作業(yè)績以及總體評價與考核的需要,應制定企業(yè)內部結算價格。制定結算價格的主要依據有:
(1)內部轉移的材料物資等,應以當時的市場價格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2)材料物資、勞務等也可以以市場價格為基礎,雙方協商定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議價”,作為內部的結算價格;
3、利潤指標控制 毛利指標和稅前指標是重要的指標,一般都是相對可比的,特別是還存在內外賬的企業(yè),法定賬的指標必須控制在可比的范圍內,每月不能懸殊過大。如果發(fā)現懸殊過大,必須認真核查,及時調整;如果確實懸殊很大,必須做好記錄,以備審計時予以解釋。所以,會計人員必須嚴格把關,明確劃分費用歸屬,確保收支配比或可查,或者要求相關單位將費用總額按照“實際可控比例”分開開票,以確保各單位(包括內外賬)成本費用具有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