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果完整地來欣賞一下這個兒童的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人們將會留下一個神態(tài)稚樸、天真有趣的印象。特別是他收攏的手臂和彎曲的雙腿,似乎表明這個瓷枕的枕座太短了;而他頭枕雙臂,側面前望的姿態(tài),又仿佛在提醒人們注意,盡管這是一個瓷枕,但他自己卻只能頭枕雙臂,真是意趣無窮,匠心獨運。
另一方面,通過兒童形象,我們還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質樸的審美和向上的生活信念。兒童的面部天庭飽滿,地角方圓,雙耳肥大,是屬于傳統(tǒng)觀念上的“富貴”之象。
明代洪武牡丹紋釉里紅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別稱玉壺春壺。撇口,即喇叭口
,長頸,頸中部束腰,斜長肩,至高度的三份之一處成鼓腹,脛部向內(nèi)收斂,圈足為高圈足,撇腳,圈足內(nèi)底施滿釉,并留下不規(guī)則、不同方向的抹痕,是元末明初御窯廠大部份產(chǎn)品器內(nèi)和底內(nèi)施釉工藝的特點,且施釉較薄,透過釉層可見胎表面的旋痕。這是鑒定的重要要素之一。此瓶紋飾用釉里紅裝飾,釉里紅發(fā)色純正,深沉,基本無暈散現(xiàn)象,火候到位,濃厚處下陷深入胎中。釉色白凈瀅潤,有如脂似玉之感。
明代宣德款藍底白花纏枝花卉大盤
宣德霽藍釉瓷器多為單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另有藍釉白花的,多為折枝花及魚藻紋。官窯款有青花和暗款兩種,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凡四字款者,均為后仿。霽藍器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工藝的珍品,元代出現(xiàn)的新品種。霽藍釉是一種添加了鈷土礦料的高溫石灰堿釉,生坯施釉,在1280℃-1300℃的溫度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wěn)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穩(wěn)定,后人稱其為“霽青”,又因其呈色穩(wěn)定明亮如寶石,又將它和白釉和紅釉并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tǒng),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