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選豆去皮:選擇顆粒飽滿的黃豆為宜,篩去灰塵雜質(zhì)。將選好的黃豆,用脫皮機粉碎去皮,外皮吹凈。去皮是為了保證色澤黃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泡豆:將去皮的黃豆用清水浸泡,根據(jù)季節(jié),氣溫決定泡豆時間:春秋泡4~5小時,冬季7~8小時為宜。水和豆的比例為1∶2.5,手捏泡豆鼓漲發(fā)硬,不松軟為合適。
磨漿甩漿:用石磨或鋼磨磨漿均可,從磨漿到過濾用水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漿汁。采用甩干機過濾3次,以手捏豆渣松散,無漿水為標(biāo)準(zhǔn)。
煮漿濾漿:漿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內(nèi),用蒸汽吹漿,加熱到100~110℃即可。漿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篩床,再進行1次熟漿過濾,除去雜質(zhì),提高質(zhì)量。
揭竹:煮沸后的豆?jié){,放入腐竹成形鍋內(nèi)成形。成形鍋是一個長方形的淺槽,槽內(nèi)每隔50厘米有一格板,格板上隔下通,槽底及四周帶有夾層,用于通蒸汽或熱水恒溫。成形鍋的深度一般為4厘米,豆?jié){只放一半,即2厘米左右。腐竹要是炒著吃就要泡稍微軟一些,要是做成涼菜吃,就要稍微硬一些。放入成形鍋的豆?jié){經(jīng)一段時間的恒溫,即可在表面形成一層淡黃色的薄膜,隨著時間的延長,薄膜不斷加厚,達到一定厚度時用手或竹竿把膜揭起,即為濕腐竹。目前我國已研制出腐竹揭皮機,正在推廣應(yīng)用。揭竹工序,應(yīng)該注意的三個因素是溫度、時間和通風(fēng)條件。
腐竹是大豆磨漿燒煮后,凝結(jié)干制而成的豆制品。腐竹是從鍋中挑皮、捋直,卷成桿狀,經(jīng)過烘干而制成的。腐竹以顏色淺麥黃,有光澤,蜂窩均勻,折之易斷,外形整齊的質(zhì)佳。腐竹中谷氨酸含量很高,谷氨酸在大腦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可以幫助我們保護大腦健康的。腐竹由黃豆制成,具有與黃豆相似的營養(yǎng)價值,如黃豆蛋白、膳食纖維及碳水化臺物等,對人體非常有益。腐竹是豆制品,該產(chǎn)品營養(yǎng)價值之高,被人們廣稱為“素中之葷”,備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腐竹由黃豆制成,具有與黃豆相似的營養(yǎng)價值,如黃豆蛋白、膳食纖維及碳水化臺物等,對人體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