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清明》,
準確地描摹了清明時節(jié)的文化氣節(jié)氛圍。
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日子,
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緬懷逝者、寄托哀思。
祭祖掃墓,
是清明節(jié)非常隆重盛大的一種習俗,
是生與死之間還相連的一段紐帶,
是傳統(tǒng)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xù),
更是人們對故親表達無盡思念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釋放我們的悲傷,
它可以治愈我們的疼痛,
它還激勵我們不忘前行。
讓我們相信,
死亡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被遺忘。
曾有人云,人這一輩子會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心臟停止跳動,生物學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葬禮上,你的社會地位死亡;
第三次是當這個世界上最后一個人將你忘記,
是最后的死亡。
當我們站在故人的墓碑前,
放上黑白照片;
擺上瓜果祭品;
獻上一道花圈;
提醒著生不曾遺忘死。
帶著一份思念,
帶著一份敬畏,
敬上三杯酒;
鞠上三道躬;
讓浮躁的生活得以片刻的寧靜,
讓平凡的日子得到美好的祝福。
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記住。
每一個故事,都值得被傳頌。
每一盞臺燈,為路途的你點亮光芒。
在即將到來的清明時節(jié)里,
不要遺忘,銘記感恩。
慎終追遠,文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