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何更換切削液
1.更換前的機床清理
待換的舊切削液中往往含有大量加工金屬粉末和污物,在機床管道內(nèi)部也堆積了一定量的加工碎屑和污物,因此,在換液前,拉出切削液槽,將槽內(nèi)舊切削液放干后,鏟去槽內(nèi)切屑并手工去除殘屑。對系統(tǒng)進行清洗。系統(tǒng)清洗須加入系統(tǒng)清洗劑進行系統(tǒng)清洗,開啟工作液泵循環(huán)數(shù)小時。首先應該明確,切削液是切削(包括磨削)加工過程中的輔助性材料,也是改善加工條件及效果的一個輔助手段,合理使用切削液有助于切削的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工藝要求,但不應對其抱有超過其功能的不切實際的期望。確保管道中的細菌、酵母菌和真菌被除去。
2.使用10%濃度以上的新配切削液徹底刷洗機床,特別是容屑槽及整圈排屑器履帶,去除殘留污油。后,使用新配切削液刷洗液槽底部及側(cè)壁,不得有臟油殘留,并用水沖洗干凈。
3. 對于精密磨床來說,新添加的金屬加工液溫度要調(diào)整到室溫溫度。否則,首班生產(chǎn)時可能會遇到尺寸和精度問題。
要求定期檢測乳化液的pH值、濃度、細菌含量等,如有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乳化液pH值一般為9.0,呈堿性,以防止機床的銹蝕,同時也為了控制細菌和真菌的滋長。使用中乳化液的pH值會慢慢降低,所以必須及時加入調(diào)整劑。一般乳化液的常用濃度范圍為5%~13%,濃度過高泡沫多,成本也高,剌激皮膚,冷卻性差;濃度過低則防銹性能、抑制細菌能力和潤滑性都變差。導致濃度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水硬度高、乳脂和油脂析出、細菌污染、乳化劑消耗、冷卻液不穩(wěn)定等,視情況及時補加新液,并添加殺菌劑。應規(guī)定每2周測一次細菌含量,細菌繁殖會消耗掉乳化劑,使油脂和乳脂析出,乳化液濃度和潤滑性能下降。通過濃度測定來決定經(jīng)過一段時間使用之后是需要補加水還是需要補加濃縮物。親氧菌呼出CO2,使乳化液pH值下降。防銹性能變差;會產(chǎn)生H2S,產(chǎn)生臭味。合成乳化液雖不易滋長細菌,但有真菌滋長。當細菌數(shù)≥105或pH值、濃度有較大變化時,必須加原液或殺菌劑調(diào)整。
?想要正確的去選擇切削液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根據(jù)工件材料選擇
粗加工時,要求刀具的磨損慢和加工生產(chǎn);精加工時,要求工件有高的精度和較小的表面粗糙度。對于難加工的材料應選用活性高、含抗磨、極壓添加劑的切削液。
2、根據(jù)工件方法選擇
較高切削速度的粗加工(例如:車削、銑削、鉆削),要求切削液具有良好的冷卻性能,這時應選用水基切削液以及低濃度乳化液。在一些精密的高強度加工中(例如:拉削、攻絲、深孔鉆削、齒輪加工),此時需要切削液具有優(yōu)異的潤滑性能,可選用極壓切削油和高濃度乳化液。4、表面活性劑助推作用,再好的防銹劑如果無法與干凈的金屬表面均勻的發(fā)生反應也是白搭的。
3、根據(jù)機床要求選擇
一般要按照機床說明書規(guī)定的切削液品種,如果沒有特殊理由不要輕易更改,以免導致機床損壞。選擇切削液必須進行綜合的經(jīng)濟分析。
4、其他方面的考慮
如果選擇了油基切削液,就需要強調(diào)防火安全性;如果選擇了水基切削液,考慮切削液的排放問題。另外需要遵循安全衛(wèi)生法、消防法、污水排放法等法規(guī).
切削液的日常維護:
1、補給切削液時應該在其他容器內(nèi)預先配制成規(guī)定濃度,然后注入切削液箱。為圖省事只補充給水是引起濃度變化的重要原因,必須避免。
2、切削液的稀釋關系到乳化液的穩(wěn)定。切削液在使用前,要先確定稀釋的比例和所需乳化液的體積。然后算出所用切削液(原液)量和水量。 選取潔凈的容器,將所需的全部水倒入容器內(nèi),然后在低速攪拌下加入切削液原液。但在機械因素已固定的情況下,合理選用切削液則可獲得可能達到的效果,取得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配制乳化液時,原液的加入速度以不出現(xiàn)未乳化原液為準。切削液原液和水的加入程序不能顛倒。
3、現(xiàn)場有專職人員對切削液進行管理維護,每日進行檢測,檢測項目包括: 濃度(折光)、PH值(8.5~9.2)、外觀(變色、破乳)、氣味、浮油、泡沫等情況。
4、保持切削液的潔凈,嚴禁向系統(tǒng)拋雜物、洗滌物品及流入臟水(洗衣、洗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