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非線性電阻片及其引線的對地絕緣電阻,用1000V兆歐表測量引線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其值不應小于10MΩ。
互聯(lián)箱閘刀(或連接片)接觸電阻和連接位置的檢查
連接位置應正確無誤。
電纜線路直流電阻、正序阻抗、零序阻抗測量、電容測量作為新建線路投入運行前和運行中的線路連接方式變動后,有關計算(如系統(tǒng)短路電流、繼電保護整定值等)的實際依據。
8.2試驗周期
交接試驗。
8.3試驗方法
與架空線路參數相同。因為電纜的正序電容和零序電容相同,故通常只用導體與金屬屏蔽間的電容表示。
電纜線路參數測量更多見:電纜線路參數試驗 專題
9. 紅外及接地電流檢測
用紅外熱像儀測量,對電纜終端接頭和非直埋式中間頭進行測量,分兩種類項缺陷:
電流致熱型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
電壓致熱型缺陷:終端接頭應力錐的中后部位;非直埋式中間頭
電流致熱型缺陷判據:
一般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相對溫差小于15K;
嚴重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熱點溫度大于80℃;或相對 不平衡率>80%;
危急缺陷:電纜終端接頭的金屬導體熱點溫度大于110℃;或相對 不平衡率>95%
電壓致熱型缺陷判據如下:均為嚴重缺陷,上報設備部和試研院
(1)檢查隧道高程(±30mm)、中心線偏差(±30mm)。電力溝道槽底高程(±10mm),邊坡不陡于規(guī)定坡度,每側工作面寬度不小于施工規(guī)定(包括工作面寬度)。
(2)檢查隧道開挖過程核心土的留置,根據土質情況留置核心土的大小,要保證掌子面土方的穩(wěn)定。
(3)檢查土方不應超挖、欠挖,允許偏差 50mm。
基坑開挖圖
2. 電纜溝(隧道)本體工程
2.1墊層
工藝標準
(1) 應確保墊層下的地基穩(wěn)定且已夯實、平整。
(2) 墊層材料宜采用混凝土;若采用其他材料,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合理選取并滿足強度及工藝的相關要求。
(3) 若有地下水應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在墊層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無水施工。
(4) 墊層混凝土應密實,上表面應平整。
(5) 墊層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0(小編提醒:新規(guī)程不低于C15)。
監(jiān)理要點
(1)檢查砌磚原材應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前必須進行磚原材見證取樣試驗。
(2)砌筑砂漿配比應符合設計要求,在施工時應進行見證取樣。
(3)施工方法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灰縫整齊均勻,縫寬應符合要求上下錯縫,不允許出現(xiàn)豎向通縫。砂漿抗壓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表面平整度8mm,水平灰縫平直度10mm。
(4)冬季施工應有抗凍措施和保溫措施,使用砂漿應有一定的抗凍性能。
磚砌電纜溝砌筑圖
磚砌電纜溝抹面圖
2.3混凝土電纜溝(隧道)支模及鋼筋綁扎
(1) 模板應平整、表面應清潔,并具有一定的強度,保證在支撐或維護構件作用下不破損、不變形。
(2) 模板尺寸不應過小,應盡量減少模板的拼接。
(3) 支模中應確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4) 模板的拼接、支撐應嚴密、可靠,確保振搗中不走模、不漏漿。
(5) 模板安裝的允許誤差:截面內部尺寸-5~ 4mm;表面平整度 ≤5mm;相鄰板高低差≤2mm;相鄰板縫隙 ≤3mm。
(6) 鋼筋的綁扎應均勻、可靠,確保在混凝土振搗時鋼筋不會松散、移位。綁扎的鐵絲不應露出混凝土本體。
(7) 同一構件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
(8) 鋼筋強度等級:縱向受力一般采用HRB335;構造筋一般采用HPB235。
(9) 預埋件應進行可靠固定;預埋件的材質一般應采用Q235B。
(10)預埋件的允許安裝偏差:中心線位移 ≤10mm;埋入深度偏差≤5mm;垂直度偏差 ≤5mm。
內部原因
對電纜運行管理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多工程善后工作不細,圖紙資料嚴重欠缺,線路隱患較多,影響了電纜的安全運行,這是造成外力事故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
運行管理不得力,導致對運行人員制約考核不夠,沒有明確的制約考核措施,使得運行管理工作顯得比較混亂。ln(Di/Dc)所以電纜單位長度的電容為:C=q/u=2πε0ε/ln(Di/Dc)。施工現(xiàn)場電纜改遷不夠及時,協(xié)調不得力,由于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密切,工作重點各不相同,不能很好地協(xié)調,達成一致,錯過了很多改遷、保護電纜的良機。
其他原因
致使外力破壞難以控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嚴厲而有效的保護措施和管理手段。
5.7防范措施
防止電纜的外力損傷,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建立制度,加強宣傳
加強線路的巡查工作
加強電纜的防護和施工監(jiān)護工作
對電力電纜的運行探索行之效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