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消化系統(tǒng)的大體解剖結(jié)構(gòu)實驗
用腹腔解剖標本及各部的剖開標本觀察的位置、分部及粘膜皺襞。為消化管的一段,全長5~7m,蟠曲于腹腔中部和下部。分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漳c和回腸借系膜固定于腹后壁,具有較大的活動性。
1.十一指腸 其長度相當于本人的12個指幅,呈蹄鐵形,包繞胰頭,分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起自平2胸椎和腰椎相交平面的幽門,走向右后方,急轉(zhuǎn)成為降部;降部緊貼第2~3腰椎體的右側(cè),沿右內(nèi)側(cè)緣下降,降部左側(cè)緊貼胰頭;水平部向左橫跨第3腰椎在第3腰椎左側(cè)續(xù)于升部;升部向上至第2腰椎左側(cè)向前下方急轉(zhuǎn)移行為空腸。
十二指腸僅在幽門和近十二指腸與空腸連接處為腹膜所包被,其余部分均位于腹膜后方。觀察剖開的十二指腸標本,可見粘膜形成許多環(huán)形皺襞,用放大鏡觀察還可見有密集的細小絨毛。降部的后內(nèi)側(cè)壁的粘膜上有一縱行皺襞,其下端形成圓形突起,為十二指腸大。十二指腸大頂部有一小孔,為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有時在十二指腸大上方還可見一個小,為副胰管的開口。
2.空腸和回腸 空腸和回腸為腹膜包被,借腹膜形成的系膜固定于腹后壁。腸管與系膜相連的緣為系膜緣??漳c和回腸之間沒有明顯界限,迂回盤曲成為若干回曲。空腸占全長的2/5、位于左腹外側(cè)區(qū)和臍區(qū),管壁較厚,管徑較大,血管分布較豐富,在上顏色較紅;回腸占的3/5,位于臍區(qū)和右腹區(qū),管壁薄,管徑較小,血管較少在顏色淺。
觀察剖開的的空、回腸標本,可見粘膜表面形成許多環(huán)形皺襞,仔細觀察可見到表面的絨毛。一般空腸的環(huán)行皺襞密而高,回腸的環(huán)行皺襞稀而低。將腸壁粘膜對著光觀察還可透見有散在的孤立淋巴小結(jié)和呈長橢圓形的集合淋巴小結(jié)。集合淋巴小結(jié)在回腸下部較為多見。
?肝纖維化模型
將人xue清白蛋白或牛xhe清白蛋白用生理鹽水稀釋,與等量的不完全福氏佐劑乳化,大鼠皮下多點注射,每間隔2周1次,共4次。經(jīng)測定xhe清中抗ti陽性者,采用相應異體xhe清白蛋白用生理鹽水稀釋后,尾靜脈注射攻擊,可fu制mian疫性肝纖維化動物模型。該法的原理是異源xhe清進入體內(nèi),刺激大鼠產(chǎn)生抗ti,繼而形成mian疫復合物ji活補體,長期的抗原刺激形成mian疫復合物沉積肝匯管區(qū)和血管壁,引起I型變tai反應造成血管炎、血管周炎等局部yan癥反應,進一步刺激膠原的增sheng而形成肝纖維化。目前造模常使用豬xue清、牛xue清、血吸蟲病xue清等。 用豬xue清法造模,3周時候可通過mian疫組化顯示mian疫復合物在血管壁周圍沉積,4周之后纖維組織明顯增多。停止注射后3個月,對先前形成的肝組織改變無影響。
肝硬hua模型
選體重150-200g的Wistar大鼠,將D-氨基半乳糖配制成10%的生理鹽水溶液,用1NNaOH將pH調(diào)節(jié)至7.0,以250mg/kg的劑量行腹內(nèi)注射,每天一次,每周6天,約半年左右即可形成肝硬hua。
在復zhi過程中,自股動脈取血作肝功能試驗,包括xue清蛋白測定、濁度試驗、轉(zhuǎn)氨酶、乳酸脫氫酶(LDH)、單胺氧化酶(MAO)、5'-核苷酸酶(5'-NA)、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γ-GT)及dan堿酯酶。分批處死動物進行尸解,觀察腹shui,心、gan、脾、肺shen等器guan形態(tài),用4%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厚5微米,進行HE、網(wǎng)狀纖維(Gordon與Sweet法)、膠原纖維(Van Gieson 法)及彈力纖維(Weiger法)染色。
在采用上述劑量D-氨基半乳糖長期多次注入大鼠腹腔時,動物耐受性較好。逐漸出現(xiàn)進食活動減少,有時解稀糖大便,腹部較為膨隆。半年內(nèi)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體重平均增長顯著延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