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主要原因
(1)首批混凝土儲量不足,或雖然混凝土儲量已夠,但導管底口距孔底的間距過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沒導管底口,以致泥水從底口進入。
(2)導管接頭不嚴,接頭間橡皮墊被導管高壓氣囊擠開,或焊縫,水從接頭或焊縫中流入。
(3)導管提升過猛,或測深出錯,導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預防和處理方法
為避免發(fā)生導管進水,事前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預防。萬一發(fā)生,要當即查明事故原因,采取以下處理方法:
若是上述第1種原因引起的,應立即將導管提出,將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環(huán)鉆機的鉆桿通過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氣吸泥機、水力吸泥機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時需要將鋼筋籠提出采取復鉆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導管并投入足夠儲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導管法水下澆筑混凝土1—鋼導管;2—漏斗;3—接頭;4—吊索;5—隔水塞;6—鐵絲 導管直徑約250~300mm(不小于zui大骨料粒徑的8倍),每節(jié)長3m,用快速接頭連接,頂部裝有漏斗。導管用起重設備吊住,可以升降。澆筑前,導管下口先用隔水塞(混凝土、木等制成)堵塞,隔水塞用鐵絲吊住。然后在導管內(nèi)澆筑一定量的混凝土,保證開管前漏斗及管內(nèi)的混凝土量要使混凝土沖出后足以封住并高出管口。
灌注樁導管使用
埋設護筒
鉆孔成敗的關鍵是防止孔壁坍塌。當鉆孔較深時,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土在靜水壓力下會向孔內(nèi)坍塌、甚至發(fā)生流砂現(xiàn)象。鉆孔內(nèi)若能保持壁地下水位高的水頭,增加孔內(nèi)靜水壓力,能為孔壁、防止坍孔。護筒除起到這個作用外,同時好有隔離地表水、保護孔口地面、固定樁孔位置和鉆頭導向作用等。
制作護筒的材料有木、鋼、鋼筋混凝土三種。護筒要求堅固耐用,不漏水,其內(nèi)徑應比鉆孔直徑大(旋轉(zhuǎn)鉆約大20cm,潛水鉆、沖擊或沖抓錐約大40cm),每節(jié)長度約2~3m.一般常用鋼護筒。
導管直徑一般為zui大石子粒徑的8倍,管子間距一般為4.5米。施工時,為防止水流、雜物進入導管,下管前可將管子底端塞住,借罐混凝土的重量把塞子沖開,使混凝土灌注就位,深水作業(yè)時要防止管子浮起,下管時可將管子充水,在管頂裝一緊貼管壁的橡膠球,然后灌入混凝土,將球順管子壓出,即可進行灌注。隨灌注隨將管子緩慢提起,每次提升幅度約為15~60厘米。灌注時應防止導管擺動,以免混凝土產(chǎn)生空洞。導管法適于灌注水下混凝土。養(yǎng)護條件良好時,28天強度一般可達28~56兆帕。
其原理混凝土拌和物是在一定的落差壓力作用下,通過密封連接的導管進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頂托著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漿逐步上升,形成連續(xù)密實的混凝土樁身。導管法施工技術要求非常嚴格,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樁施工質(zhì)量得以保證,必須要從施工設備、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幾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