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高純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劑
1.增碳劑粒度分布的危害 應(yīng)用增碳劑的增碳全過程包含溶解外擴散全過程和空氣氧化耗損全過程。增碳劑的粒度分布尺寸不一樣,溶解外擴散速率和空氣氧化耗損速率也就不一樣。而增碳劑吸收率的高矮就在于增碳劑溶解外擴散速率和空氣氧化耗損速率的綜合性功效:在一般狀況下,增碳劑顆粒物小,溶解更快,耗損速率大;增碳劑顆粒物大,溶解很慢,耗損速率小。
2.增碳劑添加量的危害 在一定的溫度和成分同樣的標準下,鐵液中碳的飽和狀態(tài)濃度值一定。生鐵中碳的溶解限為([C%]=1.3 0.0257T-0.31[Si%]-0.33[P%]-0.45[S%] 0.028[Mn%](T為鐵液溫度)。在一定對比度下,增碳劑添加量越大,溶解外擴散需要時間越多長,相對損耗率越多大,吸收率就會減少。
3.溫度對增碳劑吸收率的危害 從動力學模型和熱學的見解解析,鐵液的還原性與C-Si-O系的均衡溫度相關(guān),即鐵液中的O與C、Si會產(chǎn)生反映。而均衡溫度隨總體目標C、Si含水量不一樣而產(chǎn)生變化,鐵液在均衡溫度左右時,優(yōu)先選擇產(chǎn)生碳的空氣氧化,C和O轉(zhuǎn)化成CO和CO2。那樣,鐵液中的碳空氣氧化耗損提升。因而,在均衡溫度左右時,增碳劑吸收率減少;當增碳溫度在均衡溫度下列時,因為溫度較低,碳的飽和狀態(tài)溶解度減少,另外碳的溶解外擴散速率降低,因此收得率也較低;增碳溫度在均衡溫度時,增碳劑吸收率。
4.鐵液拌和對增碳劑吸收率的危害
拌和有益于碳的溶解和外擴散,防止增碳劑浮在鐵液表層被燒蝕。在增碳劑未徹底溶解前,拌和時間長,吸收率高。拌和可以降低增碳隔熱保溫時間,使生產(chǎn)制造周期時間減少,防止鐵液中鋁合金原素燒蝕。但拌和時間太長,不但對火爐的使用期有挺大危害,并且在增碳劑溶解后,拌和會加重鐵液中碳的耗損。
煉鋼用增碳劑轉(zhuǎn)爐終點站碳的控制方法
轉(zhuǎn)爐終點站的操縱包含成份和溫度控制。因為脫磷和煙氣脫硫非常復(fù)雜,煉鋼全過程一直盡量讓磷、硫的含量超過終點站需要范疇。因而,轉(zhuǎn)爐終點站操縱的本質(zhì)就是說滲碳和溫度控制。溫度的操縱可根據(jù)原材料的均衡和熱力循環(huán)測算明確,而轉(zhuǎn)爐終點站碳含量的控制方法有拉碳法和增碳法,在其中拉碳法分一次性拉碳和高補位吹拉碳。 說白了“拉碳”就是指轉(zhuǎn)爐終點站碳含量超過規(guī)定值馬上終止制氧的實際操作。拉碳頻次通常與終點站準確率有立即關(guān)聯(lián),終點站一次命里者,稱之為一次拉碳取得成功,是化的實際操作。
鑄造用增碳劑的分類
一.按照鑄造用途分為:球鐵增碳劑,灰鐵增碳劑,鑄鋼增碳劑,特種增碳劑:
1.1球鐵增碳劑一般選用石墨化的高碳低硫產(chǎn)品,基本的指標要求是:C>98.5S<0.05;其主要材質(zhì)是石墨化石油焦,石墨化電極等等。它也是增碳劑中吸收率,吸收時間快的。
1.2灰鐵增碳劑和球鐵增碳劑的主要技術(shù)指標區(qū)別在于對硫的控制。一般指標要求是S<0.5就可以,C含量可根據(jù)成本控制要求選擇98.5 95 93 90等等。這類增碳劑的吸收率一般在85%左右。其主要材質(zhì)是非石墨化石油焦,煅煤等。
1.3鑄鋼(煉鋼)增碳劑的種類比較多雜,一般大型鋼廠按照不同的鋼種會選擇多種增碳劑,但一般材料為煅煤,或者石墨球,也有用天然石墨碎的。含量從75-99不等。
1.4特種增碳劑主要用于剎車片制造,包芯線制造,多采用0-0.5或者0.5-1MM粒度段的石油焦居多。
按照材質(zhì)分,一般可以分為:冶金焦增碳劑,煅煤增碳劑,石油焦增碳劑,石墨化增碳劑,天然石墨增碳劑,復(fù)合材料增碳劑:
2.4石墨化增碳劑,主要產(chǎn)地為山東,河南等,生產(chǎn)廠家較少,主要材質(zhì)是石墨化石油焦和石墨化電極。一般成分為碳含量>98-99.5%;硫<0.05-0.03.主要用于球墨鑄鐵。特點是吸收快,碳高硫低。
2.5天然石墨增碳劑,主要是天然石墨,碳65-99不等,主要用于煉鋼廠,鑄造廠不適用。
2.6復(fù)合材料增碳劑,近期市面上有一些人工制造的棍狀顆?;蛘咭?guī)則球狀顆粒增碳劑,采用石墨粉,焦粉,石油焦等等下腳材料,添加粘結(jié)劑用機器壓制成型,碳一般在93-97之間,硫不穩(wěn)定,一般在0.09-0.7之間浮動。特點是價格便宜,缺點是使用時無法穩(wěn)定加入量和控制硫含量。
增碳劑的來源很多,形態(tài)各異,根據(jù)其加工工藝和成分等不同,價格差異很大。傳統(tǒng)的熔煉方式類似沖天爐熔煉:使用生鐵、回爐料、廢鋼、鐵合金等作為金屬爐料;新的合成鑄鐵生產(chǎn)工藝:使用廢鋼作爐料,利用增碳劑來調(diào)整鐵液的碳當量。后一種生產(chǎn)方式更容易保證鐵液,同時通過少用或者取代生鐵改用廢鋼大大降低成本。通俗的說,利用增碳劑,我們能用差的(廢鋼)煉出的(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