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接地模塊主要是由非金屬材料制成,接地模塊一般降阻、使用壽命長、穩(wěn)定性好、無污染等優(yōu)勢。適合各種土壤環(huán)境,特別是高阻土壤環(huán)境。接地模塊能吸濕保濕、能保持與土壤有效接觸,接地電阻低;接地模塊采用化學穩(wěn)定非金屬導體材料作為模塊的導電介質(zhì),其導電性不受季節(jié)影響;接地模塊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能有效降低地網(wǎng)接地電阻;耐大工頻和沖擊電流沖擊,電阻穩(wěn)定;耐腐蝕、無毒、使用壽命長、安裝簡便。今天石墨接地的小編就接地模塊在使用時注意做出了以下分析:
模塊極芯相互并聯(lián)或與地線連接時,必須焊接,焊接長度為連線寬度的2倍。模塊間距離不小于4米。應在焊接處清除焊渣,涂上防腐導電漆或瀝青漆。石墨接地的小編提醒大家回填土時應適量灑水,分層夯實,待模塊充分吸濕(24小時)后測量接地電阻。
接地模塊保持一定溫度,接地模塊避免高溫、干燥、暴曬;運輸和安裝時,應避免機械力損傷模塊;在寒冷地區(qū),模塊應埋在凍土層以上。石墨接地的小編提醒大家接地模塊一般應用在貴重精密儀器、計算機機房設備、郵電程控設備、廣播電視設備電子等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各種高層建筑及高大構(gòu)筑物、名勝古建筑、高大紀念塔等防雷接地;石油輸送管道及油氣罐,物質(zhì)倉庫防雷接地。
引下線引下線又稱引流器,接閃器通過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相連。引下線的作用是將接閃器“接”來的雷電流引入大地,它應能保證雷電流通過而不被熔化。引下線一般采用圓鋼或扁鋼制成,其截面不得小于48mm2,在易遭受腐蝕的部位,其截面應適當加大。為避免腐蝕加快,盡量不要采用膠線作引下線。
建筑物的金屬構(gòu)件,如消防梯、煙囪的鐵爬梯等都可作為引下線,但所有金屬部件之間都應連成電氣通路。
引下線沿建(構(gòu))筑物的外墻明敷設,固定于埋設在墻里的支持卡子上。支持卡子的間距為1.5m。為保持建筑物的美觀,引下線也可暗敷設,但截面應加大。
引下線不得少于兩根,其間距不大于30m。而當技術(shù)上處理有困難的,允許放寬到40m,盡量是沿建筑物周邊均勻引下。但對于周長和高度均不超過40m的建筑物,可只設一根引下線。當采用兩根以上引下線時,為了便于測量接地電阻以及檢查引下線與接地線的連接狀況,在距地面1.8m以下處,設置斷接卡子。
引下線應躲開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較易接觸的地點,以避開接觸電壓的危險。建筑物寬在12m以下的,引下線可裝在建筑物一側(cè),建筑物寬在12m以上時,應裝于建筑物的兩側(cè)。
在易受機械損傷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可用竹管、木槽等加以保護。
在高層建筑中,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基礎內(nèi)的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是我國常用的方法。
自身安全防護
1、在兩次雷擊之間一分鐘左右的間隙,應盡可能躲到能夠防護的地方去。不具備上述
條件時,應立即雙膝下蹲,向前彎曲,雙手抱膝。
2、在野外也可以憑借較高大的樹木防雷,但千萬記住要離開樹干、樹葉至少兩米的距離。依此類推,孤立的煙囪下、高大的金屬物體旁、電線桿下都不宜逗留。此外,站在屋檐下也是不安全的,馬上進入建筑物內(nèi)。
3、雷雨中若手中持有金屬雨傘、高爾夫球棍、斧頭等物,一定要扔掉或讓這些物體低于人體。還有一些所謂的絕緣體,像鋤頭等物,在雷雨天氣中其實并不絕緣。
4、雷雨時,室內(nèi)開燈應避免站立在燈頭線下。
5、不宜使用淋浴器。因為水管與防雷接地相連,雷電流可通過水流傳導而致人傷亡。
“簡易地網(wǎng) 隔離防護” 折疊安裝和建設速度更快。電子設備實現(xiàn)了“工廠制造取代現(xiàn)場制造”,安裝方便可提高建設速度,加快投入產(chǎn)出,比如普通通信工程平均可以節(jié)約建設時間15—30天;
投資更省。減少規(guī)劃、設計、、補償、安裝、維護等一系列工序,節(jié)約大量的建設和維護投資,不需要改造和少維護至少可以減少30%;
防護效果更好。大幅度減少接地故障和雷擊災害,雷擊故障從5%-10%下降到1%以下,防護效果提高5—10倍;
更節(jié)能減排。減少鋼材銅材和化工材料的應用,減少土地占用。國內(nèi)國際均采用傳統(tǒng)的接地方法,遠征是一家采用創(chuàng)新的防護接地方法,為國家和社會創(chuàng)造環(huán)保節(jié)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