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交流訓練不需要特殊教材
主要通過對話交流完成信息傳遞、思想互換。交流訓練不需要特殊教材,主要是根據(jù)孩子語言發(fā)育的水平選用合適的訓練項目進行訓練。可利用符號與指示內容關系的各個階段的訓練內容,促進孩子發(fā)揮其理解、表達以及向他人傳遞信息的作用。交流訓練不僅在家中進行,在社會中應隨時隨地進行,充分引導孩子主動與人交流和交往。交流訓練適用于全部孩子,特別是發(fā)育水平低和交流態(tài)度有障礙的語言未獲得的孩子,及存在語言理解和表達發(fā)育不平衡的孩子。
寶寶出生后,視覺發(fā)育不如聽力
寶寶出生后,視覺發(fā)育不如聽力那么敏感,剛剛睜開眼睛,只能看到眼前20厘米的地方,且只能感知黑白色彩,還只能感光的初級視覺,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線,而非人為創(chuàng)造或強行改變的光線環(huán)境。有的寶爸寶媽認為,過早接觸光線,可能會影響眼睛的生理發(fā)育,怕寶寶的視力受到影響,有的會把家里的日光燈全部換成淡黃的睡眠燈,讓寶寶在睡眠燈的光線下保持睡眠。
父母可以把孩子說話的聲音錄下來,通過錄音回放,讓孩子自己分辨
父母可以把孩子說話的聲音錄下來,通過錄音回放,讓孩子自己分辨,或者讓孩子唱歌,通過音調的對比,讓孩子分辨其中差異,大部分孩子只要從聽覺上,能夠分辨出正確和錯誤的發(fā)音,都會產生自我修正的能力,如果沒有改進,那么就需要進行父母干預的糾正了。很多父母跟我們描述,孩子從小說話就不清楚,到了4、5歲上了幼兒園,還是沒有什么改變。說明這個時期的發(fā)育階段,孩子對自我語音的調整,遇到了瓶頸,所以,孩子說話不清楚,父母需要引導辯聽,還要進行引導糾正。不管是否有語言障礙,多干預總比什么都不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