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科成億環(huán)保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結(jié)構(gòu)特點GBL20型撈渣機與目前先進的歐美日撈渣機比較,具備下述諸多優(yōu)點:1.凹齒型鏈條系統(tǒng)撈渣機的主動鏈輪齒形有凹齒型與凸齒型兩種,國內(nèi)外本行業(yè)已公認凹齒型不掉鏈且能延長環(huán)鏈壽命。拖動鏈輪采取凹齒型,對鏈條有很強的實用性,適應鏈條因磨損而節(jié)距增大的情況,從而大大延長了鏈條的壽命。鏈輪采用鐵基耐磨合金材質(zhì),有石墨潤滑作用,不損傷環(huán)鏈,強度和壽命皆優(yōu)于歐美日的合金鋼鏈輪。鏈條與鏈輪嚙合時受力面積大;鏈輪為分瓣式結(jié)構(gòu),更換時無需拆卸主軸,安全方便;張緊輪軸的兩個鏈輪不同步或兩條鏈條磨損后不等長時,仍可安全運行;凸齒型鏈輪鏈條全程需張緊運行,磨損快。而凹齒型鏈輪回程鏈條允許有一定撓度,磨損輕;回程斜升段配用托輪,托輪間的撓度可吸收鏈條磨損的伸長量,無需頻繁張緊。2.鉸叉型刮板刮板與鏈條采用鉸叉式無螺栓連接,拆裝和調(diào)節(jié)刮板間距方便,沒有螺栓連接的防松防銹之弊和剛性連接的約束,連接可靠;設“芯塊”式聯(lián)接器,使鉸叉的磨損降到低;角鋼形刮板截面為封閉三角形,強度高,不積灰;刮板工作面鑲焊65Mn扁鋼條,耐磨損,大大提高了使用壽命。3.撈渣機倉底采用全鑄石襯板倉底實現(xiàn)了全部防磨蝕玄武巖鑄石襯底,不僅比金屬襯底壽命提高了4-5倍,且比金屬襯底摩擦阻力小,從而降低了刮板和鏈條的磨損,是目前撈渣機的理想襯層。國外撈渣機尚無可靠的鑄石襯砌技術(shù),故撈渣機工作倉的鑄石襯層僅在無沖擊的脫水段,而有強烈沖擊的水平段只好采取遠不如鑄石的金屬襯層。松靈撈渣機實現(xiàn)了機倉全鑄石襯層,因為采取了其獨有的防鑄石板破碎和防脫落技術(shù)設計,故能承受成噸重的大焦塊的沖擊。4.刮板鏈條回程托輪支承回程托輪支承能自然張緊環(huán)鏈,而且在有齒張緊輪的配合下更適應了環(huán)鏈大幅度磨損伸長的工況,從而無須頻繁張緊操作,鏈條刮板回程采用鏈條在托輪上運行的“刮板回程變滑動為滾動”的新技術(shù),使刮板和鏈條磨損大大減輕,動力消耗也顯著降低。5.液壓自動張緊張緊方式采用液壓和自動張緊,張緊輪有齒從而降低了環(huán)鏈張緊要求。正常運行時靠機械鎖緊,油缸不受力,對液壓系統(tǒng)無沖擊,安全可靠;鏈條過松后電機自動啟動,油缸開始張緊,張緊到位后靠機械鎖緊。6.翻轉(zhuǎn)式內(nèi)導輪可翻到機殼外檢修,安全快捷,檢修方便;采用油脂密封,不需要清淡水。7.機尾敞開式結(jié)構(gòu)便于在該處維護與更換鏈條和刮板。6各段調(diào)整完畢后,在各段的連接部位加裝厚度為5mm的石棉布密封,用螺栓緊固。8.快開人孔一捅即開,節(jié)省設備搶修時間。9.驅(qū)動機構(gòu)液力馬達或電機驅(qū)動皆可,液力馬達或變頻電機兩種驅(qū)動方式供選擇,滿足了電廠的不同需求。液力馬達驅(qū)動通過調(diào)節(jié)變量泵的流量來實現(xiàn)無級變速;馬達慣量小,抗沖擊載荷;啟動扭矩大,啟動能力強;可快速頻繁啟停、正反轉(zhuǎn)。10.主動輪軸設有掃渣簾,可有效清除回程刮板的積渣;而輔助脫鏈裝置,可幫助鏈條從鏈輪上脫開。馬達與主軸通過鎖緊盤相連,靠靜摩擦力傳遞扭矩。11.撈渣機搶修橫向移出時,以“電動自驅(qū)機構(gòu)”驅(qū)動,非常方便。12.以的新型放水閥取代目前通用的閘板式截止閥克服了后者易被灰渣堵塞后無法疏通的弊病,非常實用。



干式排渣機是煤粉爐底渣處理設備,用于對熱渣進行冷卻和輸送。在其前后設置渣井和渣倉等設備,可組成整套干式排渣系統(tǒng),實現(xiàn):收集→預破碎→輸送并冷卻→破碎→存儲→定期排泄等整個底渣處理流程。
干式排渣機又叫干式除渣機,簡稱干渣機。經(jīng)不完全統(tǒng)計 ,截止到2014年02月,我國干渣系統(tǒng)裝機超過540臺套,其中1000MW級56臺,600MW級136臺。張緊輪軸的兩個鏈輪不同步或兩條鏈條磨損后不等長時,仍可安全運行。300MW級223臺,300MW以下機組132臺。尤其是近幾年我國西北部缺水地區(qū),新建機組多數(shù)以干式排渣機為主要除渣設備。其發(fā)展歷程如下:
早由日本川崎重工株式會社發(fā)明 ,但并未得到實際應用。還有一種美國UCC公司的PAXTM干式負壓爐底除渣系統(tǒng),也沒有得到推廣。
1987年,意大利MAGALDI(馬加爾迪,MAC)公司研制了網(wǎng)帶干渣機 。2000年后我國開始自主研發(fā)網(wǎng)帶干渣機,并做了大量。
2000年,原英國克萊德貝爾格曼(現(xiàn)德國)公司研制了鏈板干渣機(DRYCON) 。
鱗斗干渣機輸送鏈采用雙套筒模鍛鏈和一組鱗斗組成,其中高耐磨套筒模鍛鏈抗拉強度:h80×200為(2×)380~410kN,h100×300為(2×)480~530kN,根據(jù)不同性能等級抗拉強度有差別。由于套筒模鍛煉采用精密鍛造和加工工藝,且單鏈條為寬幅雙鏈板結(jié)構(gòu),保證雙鏈條傳動的同步性,無偏差;年拉伸率(主要是磨損)約0.1~0.5%。折疊優(yōu)缺點分析套筒模鍛為精密鏈傳動,不打滑,出力大,磨損小,同步性高,耐磨壽命高,不足是制造工藝復雜且要求較高;鱗斗制造工藝也比較復雜,但作為輸送換熱載體,冷卻效果好,更適合大傾角和細灰輸送。正常運行時靠機械鎖緊,油缸不受力,對液壓系統(tǒng)無沖擊,安全可靠。鱗斗干渣機輸送承載也采用簡支軸支撐,比懸臂軸抵抗沖擊能力強;干渣機抬頭改向為壓輪與鏈條作用,受力合理,可實現(xiàn)更大角度輸送。自清掃輸送結(jié)構(gòu),簡化了系統(tǒng),減少了故障點,降低了費用,且設有同步清掃器,尾部無積灰;不足之處是底板有細灰殘留,目前仍需要改進。
4.1 試車
4.2.1 啟動液壓油泵,調(diào)整油壓,設定輸送鏈油壓為4.5 MPa(限壓為7.5 MPa),設定清掃鏈油壓為 2 MPa(限壓為3 MPa)。
4.2.2 切換輸送鏈換向閥,對輸送鏈進行張緊。
4.2.3 切換清掃鏈換向閥,對清掃鏈進行張緊。
4.2.4 啟動輸送鏈電機,設定頻率為 5 Hz。
4.2.5 啟動清掃鏈電機。
4.2.6 觀察輸送鏈、清掃鏈的運行情況(在彎段處,輸送鏈與壓輪、托輥有可能不接觸,造成壓輪、托輥不轉(zhuǎn)動)。
4.2.7 設備運行一小時后停機,檢查設備各處的密封、連接及滲漏情況。
4.3 空負荷試運行
4.3.1 空負荷運行8 小時(20Hz)。
4.3.2 記錄張緊輥筒、張緊鏈軸的位移量,電機的功率、電流、電壓、溫升,輥筒及鏈軸的轉(zhuǎn)速,軸承座的溫升等。
4.3.3 觀察輸送鏈、清掃鏈的運行情況,并對箱體作檢查。
將運轉(zhuǎn)情況記錄于表 4.3-1
4.4 空負荷調(diào)速試驗(5~4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