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古人對于天地宇宙運行的探索思考帶來了風水學理論,而風水學和建筑學的碰撞帶來的古代建筑風水美學更是令我們對于古人的智慧感到由衷地贊嘆。這些古老的建筑或許曾經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或科學的理論體系,然而卻伴隨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一同流傳了下來。其中的精華所在,是值得現(xiàn)代的我們去細細品味和學習的。
古今閣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園林景觀建筑、工程規(guī)劃、仿古建筑規(guī)劃、設計施工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司,廟宇維修公司,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來電咨詢
木結構為主的中國古建筑特點
1.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造方便容易。
在古代,遍地都有森林,故搬運路程短;加工方便,建造容易,幾個工人,一把斧頭一把鋸子就可以建造簡單的木結構古建筑。
2. 抗震
作為一種結構材料,木材的抗震性能明顯優(yōu)于其他材料。木材天然具備的柔韌性也使其能有效地承受地1震力;木材輕質高強,因而地面加速度在木建筑物上產生的能量沒有其他建筑物大;木結構建筑物在地1震中產生的慣性力較低,因而遭受的破壞也較小。木框架系統(tǒng)的另一個額外優(yōu)勢是其柔韌性優(yōu)于其他材料,可以吸收并消散能量。
3. 有生態(tài)性。
與現(xiàn)代的鋼筋水泥建筑相比,木材的生長周期短,可再生性強,從原料到建筑成品,不需燒制,消耗能源少;廢棄后,數(shù)十年內即可腐爛分解,回歸自然。
墻與柱
墻與柱構成房屋建筑立面的組成部分,房屋建筑一般三面圍墻,正面為木質楹柱與門窗,左右墻面稱為山墻。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筑的迎面間數(shù)稱為“開間”,或稱“面闊”。建筑的縱深間數(shù)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shù)為吉祥數(shù)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shù)的開間為單數(shù),每兩根立柱之間為一間;而且開間越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迎面為十二根立柱,開間為十一間,曲阜孔廟大成殿,迎面為十根石質龍柱,為九開間。
企業(yè): 湖北古今閣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手機: 17371419658
電話: 0714-6386385
地址: 湖北省黃石市杭州公館E棟2單元5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