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熒光增白劑的用量
熒光增白劑的用量常用其對于塑料質量的百分數(shù)表示。熒光增白劑在塑料中的用量與其化學構造、分散度以及塑料配方中的增塑劑或其他添加劑的性質有關。熒光增白劑的用量普通為0.05%~0.1%(對塑料重),關于超白種類,用量可達0.5%(對塑料重)或更多;關于通明塑料,其用量則為上述用量的1/100~1/10。適宜的用量應經過小樣實驗來確定,以滿足使用要求為準繩,并不是在什么狀況下熒光增白劑的用量越多增白效果越好,而是有一定的濃度極限,超越某一極限值,不但沒有增白效果,甚至還會呈現(xiàn)發(fā)黃景象。過高的熒光增白劑用量還會惹起不相溶,發(fā)作遷移景象,抗老化功能降高等。
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熒光增白劑增白?
溫度的影響:提高溫度可以提高熒光增白劑的擴散速率,加速熒光增白劑的上染率,調節(jié)工作液溫度時升溫不能過快,要保證染液的溫度均勻一致。提高溫度可以使熒光增白劑的聚集體發(fā)生解聚,從而有利于熒光增白劑分子向纖維內部擴散,同時,還可以避免熒光增白劑在纖維表面上凝聚而產生的一種“泛黃”現(xiàn)象而造成增白效應的降低。熒光增白劑VBL用于棉織物增白時,浸染增白溫度控制在2050度;,軋染增白溫度控制在4045度,皂浴增白溫度控制在8090度時比較適宜。
染浴pH的影響:染浴pH也是影響增白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pH的染浴將直接影響熒光增白劑的穩(wěn)定性、溶解性及與纖維的親和力。同一熒光增白劑在不同的織物上以及在相同織物上采取不同的增白工藝,其增白效果的pH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熒光增白劑以前,要經過小樣試驗來確定其適宜的pH范圍。
熒光增白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塑料的加工成型溫度較高,尤其是工程塑料(如ABS、聚碳酸酯等),往往達到200℃-300℃甚至更高,這就要求所選用的FWA在此溫度下應保持穩(wěn)定,具有良好的溫度、時間穩(wěn)定性;
2.由于許多塑料制品常用于戶外的場合,為了保持這些制品艷麗的色彩,用于塑料增白或增艷的FWA耐曬和耐氣候牢度要和同時使用的有機顏色一樣高;
3.許多FWA在塑料加工溫度時會部分溶解在塑料中,此外FWA容易在這些底物中發(fā)生遷移。因此要求所用的FWA在適當?shù)呐浞綏l件下不會遷移到基體的表面或者滲透到其他材料層中,具有良好的耐遷移性能;
4.與其他添加劑化學惰性相容性要好。塑料加工時,必然會加入許多添加劑,如增塑劑、顏料、填充劑等。
漿內添加:把熒光增白劑直接加入紙漿中再進行抄紙,此法應用較多。使用時,可先將增白劑按1 份增白劑20 份水的比例溶解于50~60 ℃熱水中,過濾后用冷水稀釋至2~5g/ L (溶液應隨配隨用,避免久置及日光照射) 即可加入紙漿中。紙漿纖維將熒光增白劑分子吸附并固著在纖維表面上,抄造后紙張即可增白。通常,熒光增白劑的用量為0. 05 %~0. 2 %。應注意不能把熒光增白劑與硫酸鋁同時加入紙漿中,否則會使增白劑產生沉淀而影響增白效果。
用于表面施膠:將熒光增白劑加入表面施膠液中,增白劑用量為0. 01 %~0. 2 %。用表面施膠進行熒光增白劑增白是十分經濟的一種增白方法,因為熒光增白劑對淀粉、聚乙希醇或羧jia基纖維素有優(yōu)良的吸附性,這就意味著熒光增白劑趨向于停留在紙張表面,而不是遷移入基紙內部,紙張定量越高,表面施膠增白法的成本優(yōu)勢越明顯。熒光增白劑在表面施膠中應用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紙張白度容易調節(jié)。這一性質對于高速紙機來說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