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博大精深的佛文化中,觀音是慈悲的化身,可以幫助貧困的百姓擺脫苦難,是普渡眾生的代表,自古至今,觀音的形象深入人心,是人們寄予美好愿望的使者,庇佑著人世的平安吉祥,因此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觀音銅佛像從來都是熱銷品,供奉觀音銅佛像,很大的滿足了人們在心靈上的需求。首先,所謂標識和坐騎、銅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規(guī)的,只要仔細觀察和對照,就可正確地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還是菩薩,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薩。觀音銅雕佛像從傳入我國、青銅器使用時開始鑄造,在普遍應(yīng)用中隨著人類發(fā)展至今,一直興盛不衰。
觀音像是銅雕佛像中的主要大類,其造型變化多端,形象多樣,常見的有手持凈瓶、楊柳枝的銅雕觀音站像、坐像雕塑的居多,有滴水觀音銅像、觀音銅像、騎獅觀音銅像、騎象觀音銅雕像、千手千眼觀音銅像等,形形色色的觀音銅雕像代表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可適環(huán)境不同而選擇放置。正因為觀音普遍地受到廣泛歡迎,中國民間也就出現(xiàn)了以觀音菩薩為題材的小說,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傳奇小說。
在的諸神中,觀世音菩薩的的形像可以說是富于幻化,豐富多采的了。每逢農(nóng)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傳說中的觀音菩薩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朝山進香著不遠千里紛紛而來。自傳入中國后,觀世音的形像發(fā)生了豐富的演變,而銅雕觀音像造型更是千變?nèi)f化,姿態(tài)百變,而每種造型的存在都有其深刻的傳說和深刻的象征意義。在眾多的觀世音菩薩銅佛像造型中,有名的是千手觀音銅佛像和三十三觀音銅佛像。
銅雕千手觀音,一般為42支手臂,除本身雙手外,左右各再伸出20只手,每只手中各有一眼,因每只手各配25“有”(三界中二十五種有情存在的環(huán)境,包括四洲、四惡趣、只欲天等),40乘以25,正好是千眼千手,象征著觀世音菩薩廣大無邊的慈悲和法力。觀世音名字的由來:觀世音,指的是這位菩薩能觀察世間眾生的心聲并救拔其苦。傳說中,觀世音在過去“無量劫”中,聽干光五靜住如來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發(fā)誓要利益一切眾生,于是長出了千手千眼,千手遍護眾生,千眼遍觀世間。歷經(jīng)千年的演變,千手觀音銅佛像意義并未改變,其造型其實是變化無窮的,可以是48手、26只手、18只手,也可以為上千只手,總之,可根據(jù)環(huán)境需求而由銅雕廠家來定制。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宏達雕塑鑄造的銅佛像楊柳觀音面龐圓潤豐滿,端莊秀麗,面目慈祥,左手托凈瓶,右手持楊枝,身披錦袍跣足,站立于蓮花臺雕塑上,此雕塑可供奉于寺廟或家中,以保平安祥和。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觀世音菩薩象征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在國際上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菩薩行無緣大慈,運同體大悲,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觀音菩薩在娑婆人間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zāi)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心中永遠的信仰希冀。
菩薩的應(yīng)化道場,到處有記載。例如,陜西的南五臺山、大香山,浙江天竺(音zhú竹)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于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世稱觀世音菩薩道場,其名載于《華嚴經(jīng)》。歷代皇帝屢屢敕(音chì赤)建,舉世欽崇,各國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