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有良好心態(tài)才能找到幸福婚姻
廣州日報記者阮曉光、周穎實習生馬曉東報道:一個很有意思的節(jié)日——光棍節(jié),許多單身男女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這一天去酒吧、舞廳等娛樂場所狂歡慶祝。一些社會組織、婚介公司也會趁此節(jié)日舉辦各種派對、見面會等,促成喜結良緣,一時間,大齡男女的婚姻問題備受關注。不少華人選擇上中國的電視相親節(jié)目的海外專場,希望借助這種相對“摩登”的相親方式,尋找“另一半”。
光棍節(jié)前夕,本報記者對江門地區(qū)的青年男女的婚姻觀和婚姻狀況作了一番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青年都徘徊在結婚與單身的選擇上,要想尋找到合適的終身伴侶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晚婚成為趨勢
現(xiàn)代的江門青年也越來越愿意選擇晚婚。昨天,記者在江門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來,江門五邑地區(qū)每年約有3萬人注冊結婚,其中,男性注冊結婚的以26~27歲為主,女性以24~25歲居多。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兩年來江門地區(qū)未婚的大齡青年的人數(shù)增多,許多青年都愿意選擇將結婚年齡推遲。根據(jù)今年前三季度的數(shù)據(jù)顯示,30歲以上的男性注冊結婚的有8000多人,28歲以上的女性有6000多人,這一數(shù)據(jù)較之前兩年呈明顯上升趨勢。拯救剩男剩女的相親新招——試戀五一小長假臨近,又一波“相親”大潮即將到來,各大婚介機構,甚至民間交友團體,都打出了“假期不休息,接受相親活動報名”的宣傳牌,剩男剩女們的求偶需求究竟有多大。江門市婦聯(lián)同心緣俱樂部的姜主任分析說,這主要是由于青年男女婚姻觀念的變化,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事業(yè)的追求上,害怕結婚組建家庭后所帶來的負擔和約束,所以晚婚就不足為怪了。
婚介所: 大齡未婚男女擇偶新渠道
記者從江門市婦聯(lián)同心緣俱樂部了解到,每天平均都會有4~6個未婚男女前來登記尋找“另一半”。在俱樂部登記的成員中,從年齡分布來說,以30歲左右的青年男女居多;半路夫妻相愛中有多少無奈不少在婚姻上遭遇過挫折的人,都有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態(tài),生怕再次走進婚姻后又受到對方的欺騙和傷害。性別分布上,女士多于男士,男女比例大約為4∶6;職業(yè)分布上,企事業(yè)單位的公務員、職員,有不錯的職業(yè)和收入,他們并不是找不到對象,而是對婚姻的期望價值高。
姜主任告訴記者,現(xiàn)在前來登記的適齡未婚成員逐漸多了起來。
單身人士:生活自由自在時有空虛
老師是某大學的老師,他告訴記者,一個人生活,有時難免會有空虛孤獨感。每天放學后,一般會做些運動,打球或游泳。有時則泡一壺鐵觀音,慢慢品著看電視,肚子餓了叫個米線。市中區(qū)婚姻登記處主任孫愛軍說,再婚后,因各種原因導致婚姻再次解體的,約占離婚總人數(shù)的20%以上。由于一人,做飯成為一個問題,他常選擇在教師飯?zhí)糜貌?。當然,單身的老師生活都是靠自己打理,他表?
“生病了是最麻煩的事情”。
作為自由撰稿人、正享受著單身生活的先生說,他每天都過得自由自在,同性異性朋友都不缺,悶了就找些朋友出來聚一聚,喝酒、唱歌、游玩都可以。先生說,他喜歡在傍晚時到超市買點新鮮的菜,回家精心制作一頓可口的晚餐。
他向記者表示,“獨自一人不用受家庭的影響,不用過早承受婚姻的束縛,不用承擔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有什么不好?”不過,他也表示,父母的催婚是最讓他頭疼的事情。
擇偶壓力圍困單身人士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18歲以上非婚人口達2.49億,占總人口數(shù)的18.6%。這支數(shù)量龐大的“單身大軍”的婚戀問題已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私事,而是日漸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在過去的2012年中,單身人士的擇偶觀、戀愛觀及婚姻觀出現(xiàn)了哪些新變化,呈現(xiàn)哪些新特點呢?近日,中國社會工作協(xié)會婚介行業(yè)委員會與大型婚戀網(wǎng)站百合網(wǎng)共同發(fā)布了《2012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中國人婚戀狀況年度調查報告自2007年開始發(fā)布,今年已是第六度出爐。本次調查收集的50741份有效問卷覆蓋全國3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男性占46.9%,女性占53.1%;年齡介于20歲~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66歲。
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請他們對本次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了解讀,揭示了在多元文化交匯下當代單身男女的婚戀觀,剖析了婚戀現(xiàn)象的深層原因,以期更好地為單身男女解決婚戀困惑。
“當婚未婚”原因男女有別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單身人士擇偶最常用的途徑為通過婚戀網(wǎng)交友,占68.9%,比2009年的21.8%上升了四成左右。其次為請朋友、同事、同學介紹(64.7%)和親戚、父母介紹(43.8%)。
本次調查中,“男性28歲~30歲,女性25歲~27歲”依然是單身人士心中的理想婚齡——這與去年的調查結果相同。有27.6%的人與理想婚齡“擦肩而過”,并且收入越高,這一比例越大。然而,時下,隨著交友方式的日趨多元,選擇面寬了,可收效未見得高了。其中,月薪3萬元以上的人中錯過理想婚齡的占44.2%,而月薪2000元的人中只有16.5%錯過理想婚齡,相差2.7倍。
雖然單身原因各有不同,但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除客觀原因外,面對異性不夠積極主動(43%)、感情受過傷害(26.1%)、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26%)成為他們難以告別單身的“主要障礙”。此外,擇偶要求太高,沒有強烈的交友意愿,心智不太成熟,說不清楚等也榜上有名。職業(yè)分布上,企事業(yè)單位的公務員、職員,有不錯的職業(yè)和收入,他們并不是找不到對象,而是對婚姻的期望價值高。
調查還顯示,單身原因還呈現(xiàn)性別差異,男女大不相同。女性容易受自己失敗情感和周圍人的不幸婚戀影響而單身,這一比例高達47.6%。這或許與女性感情相對細膩敏感有關。而男性單身緣于不懂異性,30.2%的男性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
不過,幸好有異性知己作為單身人士情感空白的補充。調查顯示,47.4%的女性和45.7%的男性有異性知己。單身人士主要與異性知己分享“生活點滴”,其中,男性更愿與紅顏知己分享感情,女性則樂于與藍顏知己分享工作。三十而立,三十而降
從內而外 婚姻需要這樣來維持
眼睛的吸引
不用多說,美女吸引男人的目光,也吸引女人的目光。但是這種吸引不長久,男人上街轉悠一天,如果說他看到了一百個美女,一個禮拜之后他還能有印象的一般不會超過三個。
眼睛的吸引,是一種無所不在,卻又過目既忘的吸引。如今大多數(shù)女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一般都不會對男朋友或老公上街時對美女的瘋狂掃描太在意,還會共同欣賞。
第二層次:身體的吸引
女人的身體,尤其是年輕美麗的身體,對男人的吸引力雖不能說是無法抗拒,但是強大的程度是誰都知道的,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要不然古今中外怎么會有那么多的美人計和潛規(guī)則呢?
然而不幸的是,太多的女人錯以為身體對男人的吸引是常勝,實際上,盡管一開始好像總能旗開得勝,可是失效期往往很快就不期而至。在這個女人身到處泛濫的年代,身體對男人的吸引力越來越變得短暫,就算超級明星模特也往往撐不過三年五載,何況普通女人?
方萍婚介一世佳緣
謹防花言巧語
“能說會道”是個褒義詞,而“花言巧語”則是典型的貶義詞。奇怪的是,這些“花言巧語”的男人,總是手到擒來。
女孩們,你們是否總是把目光多投向那些能說會道的男生的身上,而從不舍得給我們這些被稱為“笨嘴拙舌”的家伙一瞥。其實呀,我要告訴你們,很多的女孩就是被男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了,最后,他們走了,受傷的是你們。
一般來說,男女的智商并不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在戀愛的這場游戲中,不是我貶低女性的智力,事實上是男人熱戀時有用不完的聰明; 女人熱戀時卻變得愚蠢.
女人很少有玩的過男人的。
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男人們擅長用小便宜,釣大魚,而這些女人還得意洋洋,自以為成功地玩了他。卻不知當他唯唯諾諾.任勞任怨服務周到時,他很可能非常清楚自己被利用的真相,他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被利用,或是從中得到了樂趣,或是對把她的假意變成真心報有希望。一方面是大家文化背景相似,另一方面則是外國人并不太愿意選華人做配偶。而且,他也只是勞動勞動,花點兒小錢,不會傻到為了一個她一心一意把自己吊在她這棵樹上的,他的眼睛同時也在搜尋著其他合適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