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會成立至今龍獅表演范圍覆蓋全國各地,主要活動于珠三角港澳等地區(qū),更多次代表佛山市到國外進行交流。
舞龍舞獅每節(jié)中點燃蠟燭。在龍頭前面有一人手持彩綢扎的“寶珠”,引龍戲舞,舞者手持木柄揮舞,主要表演故龍戲水、戲珠、盤龍等,特點是氣勢雄偉,動作飛騰,一般在夜晚耍舞,有的在舞龍的同時還放煙火。
舞獅以表演“武獅”和“文獅”二種為主,表演的武獅外形上與真獅相像,獅頭扎得很講 究。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悠久歷史的文化積淀。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人們春節(jié)期間不可缺少的生活文化大餐。在漢代,舞龍就已普遍流傳于民間,人們把“龍”作為吉祥的化身,慰藉著風調(diào)雨順的愿望,因此古時民間每逢燈會、廟會及豐收年節(jié),都會舉行舞龍的活動。民間舞龍一般用竹、木、紙、布扎成,節(jié)數(shù)不等,均為單數(shù)。而之所以說武術(shù)又是獨立的,是因為在悠久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武術(shù)一直都存在,而且具有不同的派別,不同的招式,比如太極拳、南拳、長拳等等都屬于其中的一部分,這些都是與舞獅獨立開來的。其形象按顏色不同,可分為火龍、青龍、白龍、黃龍。
舞龍的由來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xiàn)的時間極早 , 而且 " 舞龍 " 包含 " 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 原有 " 祈年 " 的意思。古人民智不開 , 大概由于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 , 威力無窮 , 而海洋主水 , 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nóng)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 , 谷物是維持生命的根本 , 間接也就操縱了人類的生命。按這意義敷衍 , 龍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 ---- 帝舜、契和后稷。平時看舞獅表演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有留意到,有梅花樁舞獅,水上舞獅、平地舞獅等,各種的難度系數(shù)都不同,因此如果身體素質(zhì)不過關(guān)的話,很可能會難以完成表演。如此 , 龍被古人奉為 " 吉物 " 出現(xiàn)在慶典祭祀中 , 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舞獅的由來和意義
舞獅是一種ya洲民間傳統(tǒng)表演藝術(shù) , 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 , 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中國民俗傳統(tǒng) , 認為舞獅可以qu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jié)日 , 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 , 都喜歡敲鑼打鼓 , 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 , 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及各國唐人街都相當盛行舞獅。時至今日,舞龍舞獅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和改進,經(jīng)常成為一種具有觀賞性的競賽運動。但中國大陸的民間舞獅實際已經(jīng)日漸減少。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 , 每年的春節(jié)或重大喜慶 , 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