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花茶源于中國宋朝:中國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綠茶中加入龍1腦香(一種香料)作為貢品,這說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后期,有恐影響茶之真味,不主張用香料薰茶。蔡襄《茶錄》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1腦,欲助其香,建安民間試茶皆不入香,恐奪其真……正當(dāng)不用?!钡沁@已是中國花茶窨制的先聲,也是中國花茶的始型。1976年商業(yè)部下達(dá)研制自動窨花機,并已通過有關(guān)部門鑒定,適用于生產(chǎn)。明朝是中國茶類大發(fā)展時期,已廢團茶為散茶,大量生產(chǎn)炒青、烘青、曬青綠茶,為花茶生產(chǎn)奠定了基礎(chǔ)。
花茶系列之蓮花茶,僅日末時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xì)茶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摯令其經(jīng)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如此者數(shù)次取其焙干收用,不勝香美?!边@些記載可以看出對花茶的窨法,原料選擇、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開始逐漸走向成熟,與現(xiàn)行的工藝原理是相通的,這時的花茶才稱的上是真正的花茶。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飲用其果實的稱之為花果茶,如:無花果、檸檬、山楂、羅漢果、有花果。偉大的學(xué)家李時珍《本草綱目》(1578年)一書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記載,證實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產(chǎn)。
春暖、夏熱、秋燥、冬寒,一年中四季變化明顯,而講究的人,會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特征來選擇手中的那杯茶,以順應(yīng)身體機能的變化。茶是一杯飲料,更是一種文化,手中一杯茶,可清天地心。數(shù)千年飲茶史講究的就是那個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年之計在于春,這是一年之始也是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如窨制茉莉花茶用白蘭花打底,用量過多,或?qū)滋m切碎打底,均會透白蘭花香味,俗稱“透底”或“透蘭”,茉莉透蘭反會影響茉莉花茶的身價,不受市場歡迎。但是,還有一句話“春困秋乏夏打盹”,此時正值自然界中陽氣生1發(fā)、生機勃勃的時節(jié),但很多人卻提不起精神,疲乏無力地鬧起了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