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CDE電泳涂裝的原理:
1)被涂物表面附近由于水的電解作用導致pH升高;
2)涂料粒子失去電荷從溶液中析出并沉淀形成涂膜;
3)電泳涂裝過程伴隨電解、電泳、電沉積(凝聚)、電滲等物理化學作用。在電泳涂裝前采用磷化處理工藝可明顯地、較大幅度地提高電泳涂膜的附著力和耐腐蝕性。CED涂裝工藝及設備設計人員只有在弄清和熟知CED涂裝原理,電解、電泳、電沉積(凝聚)、電滲等在涂裝過程中的物理化學作用和下列相關技術(參數),才能靈活應用相關技術和打好精益設計的基礎(基本功)。
1)電泳涂裝的工藝參數(電泳條件):槽液溫度、電泳電壓、電泳時間、槽液特性(pH、電導率)及它們的相互關系;
2)槽液組成:固體分、灰分、MEQ值、庫侖效率;
3)極距、電場強度、電泳的臨界電壓、工作電壓、破壞電壓;
4)電泳涂裝時的電流、膜厚和濕漆膜電阻的變化及相互關系(見圖2);
5)泳透力及影響泳透力的關鍵因素;
6)產生電泳漆膜弊病的原因及防治;如顆粒、縮孔、、再溶解、涂膜偏厚或偏薄、異常附著等,泳透力差、二次流痕、斑跡、外觀不良、帶電入槽階梯、涂膜剝落等10多種電泳涂裝獨有弊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7)通電方式:帶電入槽和入槽后通電(即工件全浸沒后通電);帶電出槽,不分段和分段電壓供電;它們適用于何種工況;
8)電泳后清洗的功能及目的,如何防止再溶解,如何降低耗水量和減少污水排放量。如果涂裝工藝/設備設計人員欠缺上述技術知識,除能翻版設計外,就談不上靈活應用相關技術,做不到按工況和被涂物性狀進行精益設計或有所創(chuàng)新,勢必造成一定的生產隱患。
防止帶電入槽涂膜弊病,已有較成熟的工藝技術措施:
1)工件在入槽前保持全干或全濕,一般設置純水噴霧裝置,確保車身外表全濕;
2)工件入槽部位少布置陽極,緩解入槽時的電解反應;
3)增強入槽部位的液流,車身與液流是對向,有利于消除入槽口液面的泡沫和工件表面附著的氣體
4)輸送應平穩(wěn),消除脈動(尤其在慢速的場合);
5)提高槽液溫度(28~33℃),降低濕涂膜的黏性,增強釋氣泡性,能消除車身前端涂膜弊病。可是槽液溫度對電泳槽液的穩(wěn)定性和泳透力有影響。
陰極電泳的特點
電泳涂裝明顯優(yōu)于其它涂裝工藝。它與其他涂裝方法相比較,具有下述特點:
1)陰極電泳漆具有優(yōu)異的抗腐蝕性能。
2)陰極電泳底漆涂層均勻、平整、光滑,具有出色的附著力、耐沖擊性能、耐腐、防銹性,已經能很好地滿足底漆所要求的各項機械性能,及與中涂、面漆的配套性。
3)電泳漆是水溶性涂料,以水為溶解介質,其含量低而具有突出的環(huán)保優(yōu)勢。
4)電泳涂裝,涂料損失小,涂料的利用率可達90%~95%。
5)用于大量流水線的生產工藝,施工可實現(xiàn)自動化連續(xù)生產,大大提高勞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