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配電線路敷設要求技術要求:
a)當采用暗敷設時,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b)當采用明敷設時,應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上涂防火涂料保護。
c)當采用絕緣和護套為不延燃燒材料的電纜時,可不穿金屬管保護,但應敷設在電纜井內。
檢驗器具:0一300mm鋼卷尺。
檢驗方法:查看配電線路敷設方式,暗敷時用鋼卷尺測量保護層厚度,明敷時檢查其是否涂有防火涂料保護等。
排煙口位置及功能 技術要求:
a)排煙口應設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墻面上,且與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鄰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設在頂棚上的排煙口距可燃構件或可燃物的距離不應小于1m;排煙口距防煙分區(qū)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m。
b)排煙口平時應處于關閉狀態(tài),并應設有手動和自動開啟裝置,可手動復位,其手動開啟高度符合要求。
c)當任一排煙口或排煙閥開啟時,排煙風機應能自行啟動。
檢驗器具:0一50m卷尺。
檢驗方法:現(xiàn)場查看并試驗。
管路材料技術要求:
a)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傳輸線路應采用穿金屬管、經(jīng)阻燃處理的硬質塑料管或封閉式線槽保護方式 布線。
b)消防控制、通信和警報線路應采取金屬管或經(jīng)阻燃處理的硬質塑料管保護,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的結構層內,且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 30mm;b)二次報警:控制器一次報警時,可手動消除聲報警信號,此時如再次有火災報警信號時,應能重新啟動。當必須明敷時,應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上采取防火保護措施;當采用阻燃電纜時,可直接設在電纜豎井或吊井內有防火保護措施的封閉式線槽內。
備用電源自動充電技術要求:主電源恢復后,備用電源自動切除,并自動浮充,充電達到額定值以后,自動斷開,處于備用狀態(tài)。
檢驗方法:將主電斷開,使控制器處于備電工作狀態(tài),監(jiān)視30min,記錄此時備電電壓值,然后恢復主電,10min后記錄備電電壓值,通過比較,確認備電是否具有自動充電功能。
強行切換功能技術要求:發(fā)生火災,當火災應急廣播與廣播音響系統(tǒng)合用時,應能在消防控制室將著火層及相鄰上、下層的揚聲器和公共廣播擴音機強制轉入火災應急廣播狀態(tài)。
檢驗方法:在消防控制室人為地模擬火警狀態(tài),觀察是否可將正在進行的一般廣播強行切換為火災應急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