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硅烷偶聯劑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團Si-X,而與有機聚合物的反應活性則取于碳官能團C-Y。因此,對于不同基材或處理對象,選擇適用的硅烷偶聯劑至關重要。選擇的方法主要通過試驗預選,并應在既有經驗或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例如,在一般情況下,不飽和聚酯多選用含CH2=CMeCOO、Vi及CH2-CHOCH2O-的硅烷偶聯劑;環(huán)氧樹脂多選用含CH2-CHCH2O及H2N-硅烷偶聯劑;酚醛樹脂多選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聯劑;鋁酸酯偶聯劑對許多無機填料/有機物分散體系有明顯的降黏作用,其效果可與相應的鈦酸酯偶聯劑相比。聚烯烴多選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化的橡膠則多選用烴基硅烷等。由于異種材料間的黏接可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諸如潤濕、表面能、界面層及極性吸附、酸堿的作用、互穿網絡及共價鍵反應等。因而,光靠試驗預選有時還 不夠精1確,還需綜合考慮材料的組成及其對硅烷偶聯劑反應的敏感度等。為了提高水解穩(wěn)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聯劑中可摻入三烴基硅烷使用;對于難黏材料,還可將硅烷偶聯劑交聯的聚合物共用。
硅烷偶聯劑使用方法
硅烷偶聯劑使用方法
①表面預處理法:將硅烷偶聯劑配成 0.5~1%濃度的稀溶液,使用時只需在清潔的被粘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層,干燥后即可上膠。所用溶劑多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離子的水及價廉無害的乙醇、異1丙1醇為宜。除氨烴基硅烷外,由其它硅烷偶聯劑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劑,并將 pH 值調至 3.5~5.5。長鏈烷1基及本基硅烷由于穩(wěn)定性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氯硅烷及乙氧基硅烷水解過程中伴隨有嚴重的縮合反應,也不宜配成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而多配成醇溶液使用。硅烷偶聯劑在國內有KH550,KH560,KH570,KH792,DL602,DL171這幾種型號。水溶性較差的硅烷偶聯劑,可先加入 0.1~0.2%(質量分數)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然后再加水加工成水乳液使用。
②遷移法:將硅烷偶聯劑直接加入到膠粘劑組分中,一般加入量為基體樹脂量的 1~5%。涂膠后依靠分子的擴散作用,偶聯劑分子遷移到粘接界面處產生偶聯作用。對于需要固化的膠粘劑,涂膠后需放置一段時間再進行固化,以使偶聯劑完成遷移過程,方能獲得較好的效果。理論:化學鍵理論,表面浸潤理論,變形層理論,拘束層理論和可逆水解鍵理論。
③底面法:將5%-20%的硅烷偶聯劑的溶液同上面所述,通過涂、刷、噴,浸漬處理基材表面,取出室溫晾干24小時,在120℃下烘烤15分鐘。
④直接加入法:硅烷亦可直接加入填料/樹脂的混合物中,在樹脂及填料混合時,硅烷可直接噴灑在混料中。偶聯劑的用量一般為填料用量的0.1%-2%,(根據填料直徑尺寸決定)。然后將加過硅烷的樹脂/填料進行模塑(擠出、壓塑、涂覆等)。
氨基硅烷偶聯劑的種類及用量的影響
氨基硅烷偶聯劑的種類及用量的影響
氨基硅烷偶聯劑是影響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氨基硅烷偶聯劑中的氨基可以是伯氨基、仲氨基、叔氨基或者同時含伯氨和仲氨基。氨基種類不同,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性能也不相同。
氨基硅烷偶聯劑用量直接影響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氨值,而氨值大小直接影響織物的后整理效果。氨基含量太低,被整理織物的手感欠佳;含量太高,又影響整理織物的色澤,高溫下易泛黃。氨基改性聚硅氧烷適宜的氨值為0.3~0.6mol/g。
采用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復配乳化劑,在常規(guī)設備內升溫,對不同規(guī)格的氨基改性聚硅氧烷進行乳化,可得到粒徑極細、透明的微乳液。
硅烷偶聯劑的使用方法
硅烷偶聯劑批發(fā)報價使用的方法
硅烷偶聯劑批發(fā)報價目前主要有直接混合法和預處理法。
直接混合法是將硅烷偶聯劑、無機填充料、橡膠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 然后再加入其他助劑, 以免阻礙偶聯劑聚合的作用, 該法優(yōu)點是可調節(jié)用量, 但是分散效果不是很理想。
預處理法是先將硅烷偶聯劑對無機填料進行表面處理, 然后再加入橡膠中, 根據處理方式不同又可分為干式處理法和濕式處理法。
干式處理是在高速攪拌機中首先加入無機填料, 進行攪拌, 同時將預先配制好的偶聯劑溶液慢慢加入, 并均勻分散在填料表面進行處理;
濕式處理則是在填料的制作過程中, 用偶聯劑處理液進行浸漬或將偶聯劑添加到填料的漿液中, 然后進行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