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存在的問題
某電廠2號鍋爐空氣預熱器2007年改造更換為29 -VI(T)型空氣預熱器。采用三分倉轉子回轉式,空氣預熱器由圓筒形的轉子和固定的圓筒形外殼、煙風道以及轉子驅動裝置組成。受熱面安裝在可轉動的轉子上,轉子分為48個分倉,每個倉格填裝3層傳熱元件。轉子驅動方式采用中心驅動,轉子每轉動一周完成一次熱交換過程。原設計轉子旋轉轉向為:煙氣- -一次風- -二次風- -煙氣。29-VI(T)型空氣預熱器原先設計值煙氣出口溫度(修正后)為120~127℃;一次風出口溫度為(378士5) ℃;二次風出口溫度為(337士5) ℃。該鍋爐運行至2013年一直存在著排煙溫度偏高,檢修前性能試驗時,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為134. 86 ℃(修正后)。比29 VI( T)型空氣預熱器設計值高15. 86 ℃,夏季鍋爐滿負荷運行時排煙溫度高達150.9℃ ,經(jīng)初步估算:排煙溫度比設計值高15℃,影響鍋爐效率接近1% ,增加機組煤耗達2.8 g/kWh。
改造可行性分析
從理論上分析,在同種工況下,通過空氣預熱器的二次風量基本不變,通過磨煤機出口的一一次風量也基本不變。但是由于磨煤機入口一次風溫要控制在300 ℃以下(正常運行時200~290 ℃) ,而熱一次風溫正常在330 ℃左右,這樣就需要一定量的冷一次風進人磨煤機。制粉系統(tǒng)摻人的冷風量過多,進入空氣預熱器的熱一次風量減少,導致鍋爐排煙溫度升高。
煙氣低溫腐蝕
煙氣低溫腐蝕是指當鍋爐的排煙溫度低于煙氣的酸時,在鍋爐的低溫受熱面上會凝結煙氣中的水蒸氣和硫酸蒸氣,凝結的水蒸氣和硫酸蒸氣與傳熱管壁的金屬材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金屬硫酸鹽,導致管壁處腐蝕,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管壁處發(fā)生積灰,積灰導致傳熱管的傳熱性能減弱,受熱面壁溫因此降低。
控制鍋爐煙氣低溫腐蝕從理論上來說就是控制鍋爐低溫受熱面的金屬壁溫要高于煙氣的溫度,煙氣的溫度一般低于 75 ℃。從電廠的實際運行結果看,鍋爐空預器的冷端壁溫只要高于 75 ℃,就能夠避免發(fā)生煙氣低溫腐蝕。而在冬季工況和機組低負荷工況的情況下,鍋爐低溫受熱面的金屬壁溫較正常工況下有所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設計措施以防止發(fā)生結露現(xiàn)象,才能避免發(fā)生低溫腐蝕現(xiàn)象。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暖風器設計,在冬季工況下,通過暖風器換熱將鍋爐進風溫度提高到 20℃;在機組低負荷工況下,也可通過暖風器換熱將鍋爐進風溫度提高到適當溫度。以防止煙氣的低溫腐蝕,同時增加了煙氣余熱利用率。
石油化工中加熱爐余熱回收
石油化工生產(chǎn)中的各種類型加熱爐面廣量大,提高這些加熱爐的熱效率意義重大。回收加熱爐排煙余熱,用以加熱加熱爐的助燃空氣,是提高加熱爐加熱效率的重要手段。加熱爐的排煙溫度一般在260℃~350℃左右。如將煙氣溫度降低到160℃,則可將助燃空氣從常溫提高到120℃以上,加熱爐的效率可以提高6%~10%。熱管換熱器體積緊湊、壓力降小、布置靈活、可控制腐蝕,因此特別適合于加熱爐的余熱回收。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就有研究人員開始進行了用熱管回收煉油廠加熱爐余熱工作的研究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