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通過多樣翻轉的活動,使孩子在平衡感,觸覺感,手腳及身體協調方面,前庭固有感覺,投,拍,爬等方面產生興趣,以完成訓練目標;對年齡小的幼兒,用帶領引導的方法與幼兒互動,幫助他們體驗各種活動以達到訓練目的;同時也加強了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及時表揚他們的勇敢,聰明,使他們感到自信,快樂,使身心健康得到quan面發(fā)展。目標:球池對觸覺有強化作用,對前庭系統(tǒng)和身體協調都有幫助作用。
感統(tǒng)失調有哪些表現?什么是感統(tǒng)失調呢?感統(tǒng)全稱感覺統(tǒng)合,感覺統(tǒng)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tǒng)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用通俗的話來說,感統(tǒng)失調就是大腦和身體的發(fā)展不協調。感統(tǒng)失調的具體表現包括:行動、吃飯、畫畫等動作時雙手協調不良;雖然看到了,但仍然經常碰到桌椅、柱子、門等物體;平衡能力差,手腳笨拙、容易跌倒;順序性、空間意識和時間意識差;系鞋帶、按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語言表達不到位,經常自言自語,重復別人的話;讀書、寫字時經常丟字漏字、顛倒;容易走神,不安地亂動,小動作多;難以分清左右方向;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等等。感統(tǒng)失調也稱之為學習能力障礙,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很多父母平常說的“粗心”“不認真”“故意氣我”,其實,很有可能是我們誤解孩子了。觸覺是神經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觸覺失調的兒童在家和父母可以無拘無束地大聲說話,談笑,到外面生人面前卻顯得膽小、不敢說話、課堂不敢發(fā)言、怕羞、愛哭、過分依賴父母、孤僻、固執(zhí)、不合群、咬指甲、挑食或暴飲暴食。
皮膚; 觸覺訓練的個要點是針對皮膚感受的訓練。幼兒在俯臥和爬行的過程中,頭部和身體呈90°夾角,給頸部的前庭神經核帶來刺激,從而有利于前庭神經的發(fā)育,適合的活動:爬行、游泳等。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皮膚和腦神經有著共同的進化來源,因此皮膚也被看作第二大腦,皮膚所接收的信息會迅速傳給大腦。針對皮膚的觸覺訓練應以溫度、質感、重量、速度等為主,頭部、頸部、身體兩側和四肢內側是重點部位。肌肉與骨骼;觸覺訓練的第2個要點是針對肌肉與骨骼當中所存在的大量觸覺神經細胞的訓練。
對于重力感嚴重不足的孩子,身體協調差,一跑就累——跑步這項運動不適合他; 視覺空間感差,一上自行車就恐高,動彈不得——騎車不適合他; 身體笨重,一動就摔跤——跆拳道不適合他; 手眼協調不好,無法準確接球——乒乓球不適合他。適應:坐無坐相、站無站相、多動不安、容易跌倒、脾氣急躁、好惹人、語言發(fā)展不佳、缺乏組織力及推理能力、雙側協調不良、手腳不靈活、自信心不足。 家長和體育老師如果不懂感覺統(tǒng)合理論,就無法理解孩子的“做不到”,甚至會認為“就是不會才要練,練久了就會”而強迫孩子去做,給孩子造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