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3.6.1 尾部箱體兩側(cè)張緊油缸的平行度 ≤2 mm,張緊油缸與張緊輥筒、張緊鏈輪軸線的垂直度 ≤2 mm。
3.7 輸送鏈托輥、托輪、壓輪
3.7.1 托輥與箱體側(cè)板的垂直度誤差為 1 mm,任意相鄰兩托輥的平行度誤差為 1 mm,托輥表面的母線應處于同一平面,任意相鄰
三組托輥表面母線的相對高差 ≤2 mm。
3.7.2 托輥的摩擦阻力矩 ≤2 N.m
3.7.3 托輪與箱體側(cè)板的垂直度誤差為 1mm,任意相鄰兩托輪的平行度誤差為 1 mm。
3.7.4 托輪的摩擦阻力矩 ≤1 N.m。
3.7.5 壓輪與箱體側(cè)板的垂直度誤差為 1 mm,任意相鄰兩壓輪的平行度誤差為 1 mm。
3.7.6 壓輪的摩擦阻力矩 ≤1 N.m。
3.8 清掃鏈托輪
3.8.1 清掃鏈托輪與箱體側(cè)板的垂直度誤差為 1 mm,任意相鄰兩清掃鏈托輪的平行度誤差為 1 mm。
3.8.2 各段上相對的兩個清掃鏈托輪的鏈槽中心線距離為 1570±1 mm同側(cè)相鄰的三個清掃鏈托輪鏈槽的中心線直線度誤差為 2 mm。
3.9 限位輪及冷卻風門
3.9.1 限位輪軸線與箱體側(cè)板的平行度誤差為 1 mm,與相鄰托輥的垂直度誤差為 1 mm;限位輪應轉(zhuǎn)動靈活、無卡滯現(xiàn)象。
3.9.2 箱體側(cè)板的側(cè)風門進風口擋板應移動順暢。
3.9.3 斜段頂蓋與頭部頂板冷卻風門應轉(zhuǎn)動靈活、無卡滯現(xiàn)象。
3.10 液壓管路
3.10.1液壓管路安裝時按照液壓系統(tǒng)圖的油路走向進行安裝,在安裝時應使管線,轉(zhuǎn)彎數(shù)少。
3.10.2所有液壓管路內(nèi)壁應清潔、光滑,無腐蝕、氧化皮、裂痕等缺陷。
3.10.3管件的彎曲半徑為R70~R100,管件彎制后的橢圓率不超過10 %,彎曲處不得有波紋、凹陷等缺陷。
3.10.4管路每間隔1.5 m左右應設有管夾。
3.10.5管路在制作后,應用專用清洗液對管路進行清洗,并用壓縮空氣將管路內(nèi)壁吹干凈;安裝時不準有任何異物進入管路內(nèi)。
3.10.6所有管路及接頭連接處,均不允許有滲漏現(xiàn)象。
.4.1 作5 Hz、20 Hz、30 Hz、40 Hz的調(diào)速運行試驗,每個頻率段運行 2小時。
4.4.2 記錄各頻率段的電機功率、電流、電壓、轉(zhuǎn)速、溫升,軸承座的溫升,環(huán)境溫度,張緊輥筒、鏈軸的位移等。記錄表同 4.3-1
4.4.3 試驗后的檢查
4.4.3.1減速機
(1) 密封件、軸承是否完好無損,溫升是否正常。
(2) 輸出軸及結(jié)合面有無滲漏。
4.4.3.2軸承座
(1)緊固螺栓有無松動。
(2)密封面有無滲漏。
4.4.3.3輸送鏈與箱體兩側(cè)的防跑偏輪的間隙是否均勻,與托輥、托輪的磨損情況。
4.4.3.4輸送鏈、輥筒的磨損情況。
4.4.3.5輸送鏈鋼板重疊部分的磨損情況。
4.4.3.6清掃鏈的連接螺栓是否松動。
4.4.3.7清掃鏈刮板與底板的磨損情況。
4.4.3.8清掃鏈有無發(fā)生卡鏈、掉鏈現(xiàn)象。
檢驗結(jié)果記錄于表 4.4-1
4.4.4 干渣機連續(xù)空負荷運行不少于 48 小時,并按表 4.3-1 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