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蛋白質結晶涉及四個重要步驟
1. 蛋白質純度的確定。如果不夠非常純,必須要進一步純化。
2. 蛋白質溶解于合適的溶劑中,從中它能通過一種鹽或有機化合物而析出。溶劑通常是水-緩沖劑溶液,有時加,如2--2,4-(MPD)。正常情況下,沉淀劑也被加入,但是濃度不高于使沉淀產生。對于不溶于水-緩沖劑或水-的膜蛋白,還需要加入去污劑。
3. 使溶液過飽和。在這一步中,小聚集體形成,它是晶體生長所需的核。對小分子的結晶來說,相比于蛋白質更為人熟知,晶核的自發(fā)形成需要提供表面張力能。一旦這個能障被突破了,晶體開始生長。能障在高水平的過飽和度時很容易克服。因此,在高過飽和度時,晶核更易自發(fā)形成。晶核的形成可作為一個過飽和度和其他參數的函數通過多種方法來研究,包括光散射、熒光去極化及電子顯微鏡。
4. 一旦晶核形成,晶體生長正式開始。對低分子量的化合物而言,新分子會逐步結合到正在生長的晶體表面。這是由于這些位置的結合能比較大,相對于分子結合到平滑的表面。這些步驟要么由晶系缺陷造成,要么發(fā)生在表面隨機形成的晶核。
蛋白結晶板研究實驗
相對于傳統(tǒng)的蛋白質結晶中實驗研究以及模擬研究所針對的單晶體尺度,本主要在過程尺度上對蛋白質結晶過程中晶體群體的生長行為進行了系統(tǒng)的模型化和實驗研究. 蛋白質晶體的形狀以及產品的粒度分布是衡量結晶產品質量的主要指標,但是目前對蛋白質結晶的群體粒數衡算模型的研究還非常少,而且只能模擬粒度分布。
蛋白結晶板
首先探索了基于SU-8負性光刻膠的雙層芯片模具制作工藝,另外,為了在微流控芯片中形成均勻分散的蛋白液滴,我們對基于PDMS(聚二硅氧烷)的微流控芯片的表面性質進行了研究,分別觀察和評價了不同鍵合方法所制作液滴型PDMS微流控芯片應用于制備油包水和水包油兩種液滴分散體系的效果;實驗結果顯示熱擴散鍵合方法適用于制作油包水型PDMS液滴型微流控芯片,而等離子鍵合方法制作的PDMS芯片適于形成水包油型的液滴分散體系。為了實現(xiàn)芯片中樣品液滴的有效操控和分配,我們在微流控芯片中集成了空氣閥結構。
蛋白質晶體板介紹使用
通過紅外光譜,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對產物的晶型,形貌及物相進行了詳細表征,初步探討了文石晶體形成機理及生長機理。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所獲得的結論如下:1.常溫常壓下,以竹蟶韌帶纖維狀蛋白質為基底,采用氣體擴散法可以在較大的條件范圍內合成出純文石晶體:即稀硫酸濃度0.1mol-L-1,NH4HCO3粉末19.0g,CaCl2濃度0.9-9.0mmol·L-1,溶液高度10-30mm,反應溫度20-30℃,結晶時間3-12小時。而空白對照(以玻璃蓋玻片為基底)制備出的晶體主要為菱形方解石,還有少量文石和球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