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斯蒂芬·海勒(Stephen Heller),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家、作曲家。1813年出生于匈牙利佩斯特,1830年旅居于德國的奧格斯堡,跟隨樂隊指揮伊波利特·杰拉德學習作曲。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作為一名搖滾歌手,他其實從小是學小提琴長大的,并且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在一次皇家宴會上,海勒被特邀出席演奏,皇室成員聆聽了海勒的演奏,被他的音樂才華所深深的吸引,并引薦了當時歐洲鋼琴制造大師Johannes·Kepler與海勒結識,Johannes·Kepler提議為海勒制作一架鋼琴,于是兩人開始合作,生產了真正意義上的首架海勒鋼琴。海勒用這架鋼琴在音樂會上演奏,這架鋼琴很好地表達出了海勒的音樂風格,同時也體現了Johannes·Kepler精湛的制作技藝。自此,許多社會的人慕名而來,希望能定制海勒鋼琴。
【德國海勒鋼琴教育理念分享】周廣仁:沒有這些基礎,彈琴不會有出息
周廣仁:中國第1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鋼琴家,中央音樂學院終身老師。當今中國在國際樂壇中具影響力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比如,彈奏時,某個小節(jié)彈得不流暢,就可以請教其他琴友,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方法,然后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總結出對自己有效的彈奏方法,這樣對提高自己的鋼琴水平很有幫助。中國20世紀杰出女性之一,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的先導”。培養(yǎng)了李云迪、陳薩、張昊辰等鋼琴演奏家的但昭義老師是周廣仁的學生。
搖滾歌手汪峰,曾經也是這樣被父母“逼”著學音樂。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作為一名搖滾歌手,他其實從小是學小提琴長大的,并且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
每次他提到小時候練琴的經歷,都是用“枯燥”這些詞語來形容。而如今被問到感謝的人時,卻毫不猶豫地說:是父母。因為現在回想起當時父母堅持要求他做的那些,曾經看似是違背他本意的事情時,其實都在一步步成就著他。
設計是一臺鋼琴的基礎,雖然很多人對基礎論這種東西比較反感,但是貫穿整個鋼琴的并且對整個鋼琴的各種性能都有影響的就是設計,例如鐵架的設計直接決定了弦列的排布,音板隆起的弧度直接決定了對于聲音各種頻段響應的不同,擊弦點位置選取的不同,直接決定了弦槌在琴弦上激發(fā)的泛音不同等,設計限制了一臺鋼琴能達到的更好的觸感,音色,以及穩(wěn)定性。在學音樂的這十多年里,他也沒少挨媽媽的教訓,但如今回想起來,應該感謝的那個人還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