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制作手工模型對于建筑方案設計有哪些意義?
首先,電腦模型雖然理論上可以同時推敲室外和室內空間,但實際操作中問題不小,如果用Sketchup,省力的辦法反而是將具體推敲某一部分的電腦模型單建一個文件。這一點上,實體工作模型只要推敲的尺度精讀類似,用一個同比例的模型沒有問題。其次,電腦模型是虛擬三維模型,也就是說你必須用二維的屏幕去看到它,而不是可以直接觸摸感受到三維實體,其長寬高的比例在屏幕上從各個角度看上去終究沒有實體工作模型的真實三維更直觀。第三,電腦模型中一些空間處理之間,或者一道梁一端沒有足夠的支撐點等,自己根本就感覺不到是一個問題,但這在實體工作模型制作的時候是一下子就能發(fā)現(xiàn)的事情。所以實體工作模型對檢驗設計中的錯誤很有用(BIM能夠看出電腦模型中類似錯誤,但BIM工作量導致的時間成本遠高于制作實體模型,且要求數(shù)據(jù)太詳細而不適合方案推敲)。工作模型這三點對于展示模型也適用。生活中有些沒受過訓練的觀眾或業(yè)主,面對涉及復雜的空間,給他們看很清晰的電腦三維模型他們大部分都看不懂,但實體模型一上來就一目了然。我國之前的建筑學教育和實際工作先是以草圖手繪為主要推敲手段,后來使用電腦模型,近十來年的時間高校才認識到實體模型在教學中的必要性,在工作中也有一些設計單位有所認識,這是好事,值得進一步推廣。實體模型重要不是說草圖和電腦模型不重要,它們各有各的擅長之處,都是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推敲工具。
什么是模型?
通過主觀意識借助實體或者虛擬表現(xiàn)構成客觀闡述形態(tài)結構的一種表達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體,不局限于實體與虛擬、不限于平面與立體)。
模型≠商品。任何物件定義為商品之前的研發(fā)過程中形態(tài)均為模型,當定義型號、規(guī)格并匹配相應價格的時候,模型將會以商品形式呈現(xiàn)出來。
從廣義上講:如果一件事物能隨著另一件事物的改變而改變,那么此事物就是另一件事物的模型。模型的作用就是表達不同概念的性質,一個概念可以使很多模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但只要很少模型就能表達出一個概念的性質,所以一個概念可以通過參考不同的模型從而改變性質的表達形式。
當模型與事物發(fā)生聯(lián)系時會產生一個具有性質的框架,此性質決定模型怎樣隨事物變化
建筑模型詳細制作方法
對你要做的建筑模型進行設計,如果是將某個具體的現(xiàn)有建筑做成模型的話你要對該建筑進行具體的數(shù)據(jù)采集,是有一整套的圖紙,平面的、立面的、細部的以及具體的尺寸數(shù)值。然后根據(jù)你要做的模型的大小,定好比例,按比例將各尺寸縮小,得出你的模型的設計圖。Cad畫分解圖,根據(jù)需要的比例,確定搭接部位尺寸。按照你的圖紙對材料進行切割,泡沫之類的可以選用熱絲切割機,塑料的比如abs這些精細的東西個人就不太好弄了,大公司一般用用雕刻機刻ABS板、壓克力板,,當然個人制作的話只能夠用可以手工,就是效率太低。記得先做出主體,這個比較簡單,就是按尺寸切出外墻及屋面,粘合墻體等部件(模型玻璃噴漆后才裝)。再按圖紙做出細部構件,把這些細部構件粘結到主體上,當然之前要在主體的相應位置先做好標記。
用吹塑紙或顏料等對模型進行上色,這個應該會弄,就不再說了。如果要連庭院也做的話那些樹啊什么的是可以去taobao上買的.一般的人沒有在模型公司呆過是做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又要會畫,圖又要懂技術,又要有耐心去粘貼,人家模型公司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分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業(yè)工人.24小時不間斷工作.
建筑模型|2020期
幾個世紀以來,實體模型一直都是建筑學教學和實踐中的重要工具。模型使得設計者和客戶可同時探究設計方案的規(guī)劃圖、側視圖及圖。實體模型可模擬不同建筑之間的空間關系,從而探究其建造系統(tǒng)。
即使在超高質量渲染和VR已經普及的現(xiàn)代,實體模型在建筑的設計、展示和表達都經得起考驗。無論是五分鐘速成的紙制模型還是精心雕刻的木制模型,用心選擇材料都可以改變建模過程,使設計師保持抽象的思維并測試結構的物理特性。
作為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重要步驟,空間探索對設計至關重要。比如在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i)的作品中,二維圖紙(平面圖和剖面圖)與實體模型相互協(xié)助,從而為設計師提供而完整的設計。
但是建筑師保羅·門德斯·達羅查(Paulo Mendes da Rocha)在巴西著作“Maquetes de Papel” 中聲稱實體模型可為設計提供的是對設計流程的支持,而不僅僅是一種表現(xiàn)方式?!斑@是作為草圖的模型……你做的模型就好像是你在構思的一篇文章一樣……就像詩人在打草稿一樣,當他注意到……這時,模型就是一個工作過程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