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烏鬃鵝的交配能力強,,但配種日齡應控制在300日齡左右。配種方式一般采用本交,也可采用人工授精,公母鵝配種比例為1∶8只~1∶10只,種蛋的平均授精率為87%。母鵝每產(chǎn)完一期蛋就巢1次,所以一般采用母鵝天然孵化。孵化期30天~31天,平均授精蛋孵化率為92%。母鵝孵化前,應準備好孵窩,下鋪墊草,上鋪草席,放入種蛋再將母鵝抱上孵化。每天一次將鵝抱出喂食,飲水,。雛鵝出殼后應及時將蛋殼取出,若發(fā)現(xiàn)雛鵝出殼困難,可用人工將打嘴處蛋殼剝開,將頭拉出即可,此為人工助產(chǎn)。千萬不能全部將蛋殼剝掉,否則胎雛。二、初生雛的選擇應選擇雛鵝健壯活潑,眼大靈活有神,個體大,體軀長而闊,腹部柔軟,臍帶吸收良好,全身絨毛黃松潔凈,無畸形,并且出殼時間正常的雛鵝。
5.做好防疫工作,雛鵝1日齡用抗小鵝瘟注射,根據(jù)本地區(qū)小鵝瘟流行情況,雛鵝在10日齡注射小鵝瘟弱毒,同時防止,禽等病。
6.注意搞好環(huán)境消毒和衛(wèi)生。
7.防止獸害,主要是狗、貓、老鼠、黃鼠狼、蛇等的侵害,尤其是夜晚,要做好防范措施。
8.防止應激。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9.體重測量,30日齡測體重,檢查育雛成活率及雛鵝生長發(fā)育情況,標準體重(1.25~1.5公斤)然后轉(zhuǎn)入中鵝飼養(yǎng)
4、鵝大腸?。涸摬‰r鵝、成鵝均可。成鵝又稱為“蛋子瘟”,是由埃希氏大菌引起的病。在寒冷季節(jié)及產(chǎn)蛋高峰期呈高發(fā)期。小鵝的特征病變是腫頭,即頭部、下頜部的皮下組織水腫壞死,呈膠凍狀,并有多量黃色液體浸潤;眼瞼腫脹,上下粘連,充血、出血。脾腫大;腸黏膜充血、出血;體重測量,30日齡測體重,檢查育雛成活率及雛鵝生長發(fā)育情況,標準體重(1。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而成母鵝主要病變?yōu)槁腰S性腹膜炎,腸系膜相互粘連,萎縮。消瘦,,肝腫脹,質(zhì)脆淤血,表面有針尖大出血點和灰黃壞死點。水腫,質(zhì)脆。公鵝于下垂外露,表面呈黑色壞死結(jié)。
2.5.1 保證育好雛
在鵝雛進舍后的l小時內(nèi)飲到生理鹽水,對不會喝水的雛鵝訓練飲水,飲完鹽水后要及時地換,水中加些環(huán)丙沙或等,目的是防止雛大腸、支原體等病原菌。保持好溫度,周的前3天溫度不低于30~32℃,后4天溫度保持在28℃左右,而且要求溫度穩(wěn)定,以后每周逐漸下降2℃,直到18℃左右恒定。密度隨著鵝鵝日齡的增大而逐漸降低,由第l周的20~30只/m2逐漸降到5周齡10只/m2 ,加強通風換氣。目前主要品種有籽鵝、獅頭鵝、馬岡鵝、白鵝、豁眼鵝,它們的主要特點是體形中等,羽毛白色,胸闊臀寬,頸長且向前彎曲,似弓形,脛粗而直,整個體軀呈長方形,并產(chǎn)蛋多,生長快,適應性強,肉質(zh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