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污水處理中的澄清池和沉淀池有何區(qū)別?
沉淀池:
沉淀池是應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筑物,凈化水質的設備。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來除去水中的懸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決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時間。
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離的構筑物,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稱為 初沉池 ,沉淀的污泥無機成分較多,污泥含水率相對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稱為 二沉池 ,多為有機污泥,污泥含水率較高。
澄清池:
水和廢水的混凝處理工藝包括水和藥劑的混合、反應及絮凝體與水的分離三個階段。澄清池就是完成上述三個過程于一體的專門設備。
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離雜質顆粒作用的介質是呈懸浮狀的泥渣。在澄清池中,沉泥被提升起來并使之處于均勻分布的懸浮狀態(tài),在池中形成高濃度的穩(wěn)定活性泥渣層,該層懸浮物濃度約在3~10g/L。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動,泥渣層由于重力作用可在上升水流中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當原水通過泥渣懸浮層時,利用接觸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懸浮物便被泥渣懸浮層阻留下來,使水獲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改進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對提高水處理能力的作用改進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對低濁度水的處理效果:通過分析機械加速澄清池處理低濁度水出水水質較差的原因,對機械攪拌裝置的攪拌槳板進行了改造,適當加長了槳板,拓寬了槳板外徑。
泥渣懸浮層上升流速與泥渣的體積、濃度有關,因此,正確選用上升流速,保持良好的泥渣懸浮層,是澄清池取得較好處理效果的基本條件。
目前,在廢水的處理中常用的澄清池有:機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環(huán)澄清池、懸浮澄清池、脈沖澄清池。
傳統(tǒng)的給水處理工藝包括混凝、沉淀、過濾和消毒這四部分,一般我們在對比沉淀池與澄清池的時候,指的都是給水工藝的四部分,因為澄清池在給水工藝中更常見(也就是自來水廠和中水廠)。
其實廣義上來講澄清池也算沉淀池中的一種,但它又不同于沉淀池。因為沉淀池一般只包括顆粒物(團)在水中由于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進而脫離來水的過程。
而澄清實際上就相當于“混凝” “沉淀”兩個部分(其中還有過濾的成分在)。常規(guī)的混合反應沉淀池將絮凝式反應池與斜板式沉淀池組合在一起,原水進入隔板式絮凝池。因為在澄清池中一般需要加入藥劑,生成礬花(這是混凝的過程),然后通過機械或水力攪拌使礬花懸浮,起到一定過濾作用,之后會再將固液通過沉淀的原理分離,出水的就相對澄清了。
機械加速澄清池
澄清池也算沉淀池中的一種,但它又不同于沉淀池。因為沉淀池一般只包括顆粒物(團)在水中由于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進而脫離來水的過程。澄清池不僅能夠完成水與絮凝劑的混合、反應,而且還能完成絮凝劑與水的分離。而澄清實際上就相當于“混凝” “沉淀”兩個部分(其中還有過濾的成分在)。其次機械加速澄清池是利用機械攪拌作用來完成混合、泥渣循環(huán)和接觸絮凝過程的。其效果比一般的絮凝沉淀池要好。
機械加速澄清池是通過機械攪拌將混凝、反應和沉淀置于一個池中進行綜合處理的構筑物。
澄清池中懸浮狀態(tài)的活性泥渣層與加藥的原水在機械攪拌作用下,增加顆粒碰撞機會,提高了混凝效果。經(jīng)過分離的清水向上升,經(jīng)集水槽流出,沉下的泥渣部分再回流與加藥原水機械混合反應,部分則經(jīng)濃縮后定期排放。2.有機械刮泥:1000-5000毫克/升,較短時間內不超過10000毫克/升,當進水懸浮物經(jīng)常超過5000毫克/升時,應加預沉池。這種池子對水量、水中離子濃度變化的適應性強,處理效果穩(wěn)定,處理。但用機械攪拌,耗能較大,腐蝕嚴重,維修困難。
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是水處理中常用的澄清池
目前,在廢水的處理中常用的澄清池有: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環(huán)澄清池、懸浮澄清池、脈沖澄清池。
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是利用轉動的葉輪使泥渣在池內循環(huán)流動,完成接觸絮凝和澄清過程。
該型澄清池由第y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和分離室組成。在第y和第二絮凝室內,原水中膠體和回流泥渣進行接觸絮凝,結成大的絮體后,在分離室中分離,清水向上經(jīng)集水槽排出。本方通過運用改進型方杯攪拌試驗準確地模擬測試生產(chǎn)工藝,結合現(xiàn)場實踐的方法找出加速池跑礬花的成因,并找出相對成熟的應對方法。下沉泥渣一部分進入泥渣濃縮室后經(jīng)排泥管排除,另一部分沿回流縫再進入第y絮凝室進行絮凝。
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適用條件
在各種類型澄清池中,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對水質和水量變化的適應性強,處理,應用也多,一般適用于大中型水廠且有相當維護保養(yǎng)技術力量時。
進水懸浮物一般應用小于1000mg/L,短時間內允許高到3000~5000mg/L。原水濁度長年較低時,因形成泥渣層困難,將影響澄清池凈水效果。
機械攪拌加速澄清池設計要求
1、澄清池停離時間為1.2~1.5h。
2、進水管流速一般在1m/s左右。三角配水槽斷面按1/2設計流量,配水和縫隙流速約為0.5~1.0m/s。
3、清水區(qū)上升流速為0.8~1.1mm/s,低溫低濁水可采用0.7~0.9mm/s;清水區(qū)高度為1.5~2.0m。
4、第二絮凝室的停離時間,按回流量計算時(即設計流量的3~5倍)為0.5~1.0min。
5、第二絮凝室的導流室流速為40~60mm/s。
6、當池的直徑較小,且進水懸浮物經(jīng)常小于1000mg/L時,可人工排泥。池底錐角在45°左右。當池的直徑較大,或進水懸浮物含量較高時,須有機械刮泥裝置。按裝刮泥裝置部分的池底可做成平底或球殼形。
7、小池可用環(huán)形集水槽,池徑較大進應增設輻射形水槽。池徑小于6m時可用4~6條輻射槽,直徑大于6m時可用6~8條。環(huán)形槽和輻射槽槽壁開孔。結成的較大絮凝體,由分離室進行沉淀分離,剩余污泥通過刮泥機刮集至機械加速澄清器的排泥斗由靜水壓力排出??籽壑睆綖?0~30mm,流速為0.5~0.6m/s。集水槽計算考慮1.2~1.5的超載系數(shù),以適應今后流量的增大。
8、污泥濃縮斗容積為澄清池容積的1%~4%,根據(jù)池的大小設1~4個污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