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鳥尊并不是突然出現(xiàn)在三晉大地的器物。這種動物形酒尊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更遙遠(yuǎn)的時代。
“尊”本來是青銅器的共名,青銅器銘文中常常出現(xiàn)“作寶尊彝”的字樣。不過北宋呂大臨《考古圖》把尊列為某種酒器,容庚在《殷周青銅器通論》說尊“專名是指一種大而圈足的盛酒器”,呂大臨之后,它就指一種大口、有頸、折肩、有腹、圈足的大型容酒器。
忘機堪畫寢,一枕幽宜”五言詩,道出了瓷枕的妙用。此枕作成男孩形狀,或許寓意“宜男”。它清涼沁膚,爽身怡神,頗受人們的喜愛。有人以為瓷枕“夠明目益睛,到老了都可以閱讀字體很小的書籍”,所以無論“富貴貧賤”,都有喜好者,甚至連皇宮中也“多用之”。
宋代定窯黃釉嬰兒枕
瓷枕始創(chuàng)于隋代,流行于唐、宋、元間。瓷枕的品種多樣,形制紛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絞胎紋花枕,以及豹頭、白澤、伏熊等獸形枕。宋代瓷枕的形式更多,許多窯口紛紛燒制。瓷枕為定窯拿手的新作,有長形,有方形,有孩兒狀,也有作獅子馱如意式枕面的,多姿多態(tài),胎釉工藝也有創(chuàng)新。
明代宣德款藍地白花纏枝花卉大盤
此盤直徑:39厘米,器形寬大穩(wěn)重,藍釉濃麗華艷,氣度非凡,乃宣德官窯供御精品,更反映時匠力求創(chuàng)新典制之精神.本品以鉆藍為地,色彩沉穩(wěn)濃厚,與留白花果紋飾對比鮮明.然而此類瓷器需耗大量高質(zhì)鉆料,成本高昂;且藍地留白工藝復(fù)雜,縱是官窯亦難以大量生產(chǎn).霽藍釉始創(chuàng)于元代,一直延燒到現(xiàn)代。明代早中期霽藍釉主要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陳設(shè)器,屬于數(shù)量少于其它釉種的釉種。霽藍釉,是回青料中提煉出好的(一般稱作佛頭青,藍中泛紫),自然被官窯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