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主要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機物時,宜采用單級碳氧化曝氣生物濾池;2、要求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機物并完成氨氮的硝化時,可采用單級碳氧化曝氣生物濾池,并適當降低負荷;也可以采用碳氧化濾池和硝化曝氣濾池的兩級串聯(lián)工藝;3、當進水碳源充足且出水水質對總氮要求高時,宜采用前置反硝化濾池 硝化濾池組合工藝;4、當進水的總氮濃度高、碳源不足而出水有對總氮要求嚴格時,可采用後置硝化工藝,并補充碳源;或采用前置反硝化濾池并外加碳源,前置反硝化濾池的硝化液回流率可具體根據(jù)設計NO3-N去除率以及進水碳氮比確定,外加碳源的投加量需經計算后確定。
高負荷生物濾池:在一般生物濾池的基本構造上開展改善,說白了,歷經改善后,水力負載極大地提升 ,濾料
也增加。對濾料的沖洗力增加,使細胞外基質加速掉下來,降低了濾池的阻塞,但污水處理的產泥量也隨著提升。
立式生物濾池:直徑小、高寬比大、樣子如塔,占地小。污水處理時水力負載比高負荷生物濾池高些。但污水
與濾料觸碰停留的時間短,故溶解不高;且塔體制氧不夠非常容易造成厭氧發(fā)酵情況;工程施工難度系數(shù)相對性很大。
針對生物濾池的歸類,還可進一步細分化為:碳空氣氧化濾池、硝化反應濾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濾池、碳空氣氧化 硝化反應濾池等,一般
依據(jù)具體水體狀況,挑選適合的加工工藝開展污水處理。
生物濾池的結構
生物濾池主要由氣室、承托層、填料層、噴淋系統(tǒng)、濾液收集系統(tǒng)等組成。待處理氣體經風機送入氣室,以一定的流速穿過填料層,污染物從氣膜擴散到液膜,在濃度差的推動下進一步擴散到生物膜內,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作為能源和營養(yǎng)物質降解,終轉化為無害化合物。噴淋系統(tǒng)為濾池提供所需水分及養(yǎng)分。
此外,廢氣及濾料也可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所需的C、N、S等元素。噴淋液多采用循環(huán)使用方式,補充部分營養(yǎng)鹽和散失的水分。
附著于濾料上的生物膜主要由細菌和真菌組成,其形成過程為:分子引力及機械移動使微生物與濾料接觸,并通過流體力學剪切力形成聚合物復合體將微生物固定于濾料上而形成生物膜。微生物釋放的DNA及細胞分泌物(多糖一蛋白質復合物等)在生物膜的形成與穩(wěn)定過程中起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