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兩山間峭壁夾峙而曲折幽深、兩端并有出口者稱谷,古代名園稱谷者如明代無錫的愚公谷、清代揚(yáng)州的小盤谷等。在現(xiàn)存的假山作品中,以蘇州環(huán)秀山莊假山中的谷為典型,兩側(cè)削壁如懸崖,狀如一線天,有峽谷氣氛。假山能因地制宜、協(xié)調(diào)環(huán)境園林假山能夠提供的環(huán)境類型比平坦地形要多得多。蘇州耦園的黃石假山有“邃谷”一景,其將假山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中間的谷道寬僅1米左右,曲折幽靜,劉敦楨認(rèn)定為清初“涉園”遺構(gòu)。
一般假山的結(jié)頂處,不是峰便是巒?!墩f文》云:“圓曰巒?!薄秷@冶》說:“巒,山頭高峻也,不可齊,亦不可筆架式?;蚋呋虻停S致亂掇,不排比為妙?!秷@冶》云:“假山以水為妙,倘高阜處不能注水,理澗壑無水,似有深意?!彼源笮图偕接葢?yīng)注意結(jié)頂,做到重巒迭嶂,前后呼應(yīng),錯落有致。一般園林中的土山均為巒之形式,如拙政園中部的東、西兩島。
《說文》云:“尖曰峰。”一般一座假山只能有一個主峰,而且主峰要有高峻雄偉之勢,其它的山峰則不能超過主峰,正如王維《山水訣》中所說的“主峰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以形成山峰的賓主之勢。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為藝術(shù)作品,比真山更為概括、更為精煉,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各峰、巒之間的向背俯仰必須彼此呼應(yīng),氣脈相通,布置隨宜,而忌香爐蠟燭、刀山劍樹式的排列。
塑石假山從開始的不上色,到簡單上色,再到現(xiàn)在的規(guī)范上色,從上色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水泥塑石假山的制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國人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塑石假山的欣賞方面也在悄然的變化,在很多人眼里塑石假山已不僅僅是單純的園林建筑,而是“園林藝術(shù)”。山石的“石形、石質(zhì)、石紋、石理,皆有不同,”所以,要按照所構(gòu)筑園林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去取。塑石假山上色是整個塑石假山制作工程的后一步,同時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一步。
現(xiàn)在園林上色主要分為兩種方式。種方法:直接用彩色配制,此法簡單易行,但色彩呆板。第2種方法:選用不同顏色的礦物顏料加白水泥再加適量的107膠配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