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弱電系統(tǒng)維護技巧中的取中法
取中法的操作方式就是從一根帶有多個設備點的線路取中 間斷開,然后察看故障是否解決,從而判斷故障是否是由于線路的哪一端引起,通過不斷的取中排查,可以鎖定故障設備或故障線路。 取中法經(jīng)常用于排查信號傳輸故障,或供電線路局部短路 故障。比如一條485信號線路,上面連接著30個設備,其中的某個或某幾個設備存在問題,或線路存在問題,導致傳輸失敗。我們要排查這樣的問題,利用取中法會很快找到問題所在。由于485是總線傳輸,那么斷開中間點的傳輸線路,前半段的通訊仍然正常,如果故障還存在,責問題存在于前半段的線路或設備,將前半段的線路再取中斷開,依次排查后就可以找到問題。然后將線路重新連接好后問題就解決了。
智能建筑中的弱電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國家規(guī)定的安全電壓等級及控制電壓等低電壓電能,有交流與直流之分,交流36V以下,直流24V以下,如24V直流控制電源,或應急照明燈備用電源。
另一類是載有語音、圖像、數(shù)據(jù)等信息的信息源,如電話、電視、計算機的信息。人們習慣把弱電方面的技術稱之為弱電技術。可見智能建筑弱電技術基本涵義仍然是原來意義上的弱電技術。只不過隨著現(xiàn)代弱電高新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智能建筑中的弱電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
弱電工程施工管理計劃的跟蹤
工程負責人應把自己所負責的所有工程的計劃示意圖貼在辦公桌的墻上,以利于隨時跟蹤工程進度。
對于已完成的任務打勾。
正在進行的任務做醒目的標記。
對于已拖延的關鍵任務用紅筆做上標記,每天緊盯。
當實際情況和原計劃差距較大時,更新計劃。
施工進度控制(節(jié)點控制)
第i一個節(jié)點:跟緊土建進度。密切注意施工圖紙上的預留孔洞,是否已按要求預留。
第二個節(jié)點:跟緊機電進度。線管、線槽等的數(shù)量及質(zhì)量,是否與布線施工圖紙符合,是否滿足布線的容量要求,在裝修開始施工之前,完成相應的線纜敷設以及線纜測試。
第三個節(jié)點:跟緊裝修進度。積極配合裝修單位進行設備的安裝方式、安裝位置的確認,并一定要在裝修完成之前,完成設備安裝。
在布線施工及設備安裝過程中,嚴把質(zhì)量關。比如線纜的敷設工藝,線纜端接工藝,設備安裝工藝等。
設備系統(tǒng)測試、調(diào)試:為系統(tǒng)試運行打好基礎,為工程竣工做準備。
與監(jiān)理積極溝通,對施工過程中的一些具體事宜(布線方式、設備安裝方式以及線纜的端接預留等),形成文字性文件,作為驗收及計量的補充依據(jù)。
弱電設備雷電危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雷電會導致多種不同形式的危害,沒有任何一種辦法可以全i面防止雷電的危害,通過各種有效的辦法可將雷害的程度降低,在多年的實際中人們對直擊雷、感應雷、球形雷的認識比較多,防護也相對完善,但對雷電浪涌的防護意識和防護措施相對比較薄弱。
直擊雷是指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構架、動植物上,因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效應等造成建筑物等損壞以及人員的傷亡。
感應雷是雷電在雷云之間或雷云對地放電時,在附近的戶外傳輸信號線路、埋地電力線、設備間連接線產(chǎn)生電磁感應并侵入設備,使串聯(lián)在線路中間或終端的電子設備遭到損害。感應雷雖然沒有直接雷猛烈,但其發(fā)生的幾率比直擊雷高得多。
雷電浪涌是近年來由于微電子的不斷使用引起人們極大重視的一種雷電危害形式,同時其防護方式也不斷完善。常見的電子設備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擊引起的,而是由于雷擊發(fā)生時在電源和通訊線路中感應的電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電子設備內(nèi)部結構高i度集成化(VLSI芯片),從而造成設備耐壓、耐過電流的水平下降,對雷電(包括感應雷及操作過電壓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號來源路徑增多,系統(tǒng)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電波侵入。浪涌電壓可以從電源線或信號線等途徑竄人電腦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