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貼片機操作人員的要求
1、操作人員應接受一定的SMT專業(yè)知識和技術培訓。
2、嚴格按照機器的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不允許設備帶病操作。發(fā)現(xiàn)故障應及時停機,并向技術負責人員或設備維修人員匯報,排除后方可使用。
3、要求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要精力集中,做到眼勤、耳勤、手勤。
眼勤——觀察機器運行過程中有無異?,F(xiàn)象。例如卷帶器不動作、塑料膠帶斷、不打INDEL貼裝位置不正等。
耳勤——耳聽機器運行過程中有無異常聲音。例如貼裝頭的異常聲音、丟失元器件異常聲音、傳輸器異常聲音、剪刀的異常聲音等。
手勤——發(fā)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及時解決,有些小毛病操作人員可以自己解決,例如接塑料膠帶、重新裝配供料器、修正貼裝位置、打INDEX等。機械和電路有了毛病,一定要請維修人員檢修。

拾取元件般是采用真空負壓的吸嘴吸住元件,它結構簡單便于維護,在拾放的動作中,吸嘴在做Z方向的移動時,既要拾放速度快,而且還要平穩(wěn)。早期的吸嘴Z方向移動是選用微型氣缸完成的,在近十年的使用中發(fā)現(xiàn)氣缸易磨損,壽命短,噪音大。而造成的原因有:方面是器件貯運裝置上的供料器,另方面是吸嘴,兩者中供料器的影片中60%左右,40%左右是由于吸嘴污染所造成。目前不少新機型都選用了新穎的機電體化傳動桿代替,使Z向運動狀態(tài)都可以控制,大大提高Z方向運動綜合性能。

貼片頭的元件定位系統(tǒng)是貼片質量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研究貼片技術難點,當被貼元件吸住元件后,元件就處于不移穩(wěn)定的懸浮狀態(tài)。早期的技術用機械爪進行被動定位,從而解決了早期貼片機的元件定位問題,但必竟是機械方式,機械制造中的各種誤差,直接反映到元件定位的質量,特別是貼片速度提高時,機械的噪音,零件的磨損和精度的壽命等都限制了機械定位爪的進步發(fā)展。由于局部元件不是規(guī)范元件,隨即所帶的規(guī)范數(shù)據(jù)庫中找不到完全一樣的元件資料,新建的元件數(shù)據(jù)庫可能在機器上會難以通過識別達到校正的目的如元件可供識別的特征、元件的吸嘴選擇、相機識別燈光的設置、送料器的選擇和元件的方向等。

當吸嘴頭吸持器件移動定位時,大部分元件都作定量的回轉運動(q角),先是修正板上元件的安裝軸線和元件在移動過程中軸線的角度(q'角),其二是解決送料器上元件與PCB板元件焊盤軸線的角度差(q”角)q=q' q"。修正元件貼裝角度偏差的這機構,早其采用開環(huán)步進電機控制,通過小型同步皮帶進行回轉操作。(2)貼片頭滑軌及絲杠的潤滑使用無塵紙將滑軌及絲杠擦拭干凈,保證沒有殘留的油污及雜物?,F(xiàn)在些新穎的貼片機已被些專用微電機所代替,使機構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