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 種蛋入孵前的預溫
種蛋保存期的溫度一般較低,所以從貯存室取出后不能直接入孵,應經(jīng)過預溫處理。先將種蛋放在孵化室或室溫22℃~25℃環(huán)境下預熱4~6小時,使種蛋溫度逐漸上升,比較接近孵化溫度再入孵,這樣可以減少因溫度突然上升而引起部分弱胚si亡,而且預溫后種蛋升溫快,胚胎發(fā)育整齊,出雛時間較一致。
3. 上蛋入孵
將種蛋的鈍端朝上,放入孵化盤后即可入孵。雞蛋有整批入孵和分批入孵兩種方式。整批入孵是一次把孵化機裝滿,大型孵化場多采用整批入孵。分批入孵一般可每隔3天、5天或7天入孵一批種蛋,出一批雛雞。但注意各批次的蛋盤應交錯放置,這樣新老胚蛋可相互調(diào)溫,使孵化器里溫度較均勻,又可使蛋架重量平衡。入孵的時間安排在16~17時,這樣一般可在白天大批出雛,有利于工作的進行。
鵝苗孵化較適合的溫度是多少
今日,多位來我養(yǎng)殖場購買鵝蛋和鵝苗的養(yǎng)殖戶與我們的技術人員展開了鵝苗孵化注意事項的探討。一些消費者提問在鵝苗孵化時的佳溫度是多少?在孵化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下面,就讓我們?yōu)槟鷰碓敿毥獯稹? 事實上,鵝苗孵化除了對溫度有嚴格的要求外,對濕度、天氣和環(huán)境也有著類似的需求。技術人員解釋到,適合鵝苗孵化的溫度在36- 38攝氏度之間。通常狀況下,過高的溫度會讓鵝蛋內(nèi)的胚芽快速si亡,過低又無法達到其正常發(fā)育的要求。在孵化期除了這個溫度外,還應該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以促進鵝苗的快速破殼。孵化成功后,也應該按照不同的日齡對鵝苗進行煤爐或暖氣供熱,此時的溫度一般保持在20-24度左右。 作為一家飼養(yǎng)孵化鵝苗的養(yǎng)殖場,我們提醒各位消費者合適的溫度和水分能夠讓鵝苗快速成長并減少si亡狀況的發(fā)生。養(yǎng)鵝如何提高鵝種蛋受精率
1、種鵝的選擇:種公鵝要求體大毛純,頸、腳粗長,兩眼有神,叫聲洪亮,行動靈活,雄性特征明顯;種母鵝要求外貌清秀,前軀深寬,臀部寬而豐滿,肥瘦適中,頸細長,眼睛有神,兩腳距離寬,尾毛短且上翹,全身被毛細而實。
3、種鵝應有水面運動場:一般每只種鵝應有1~1.5平方米的水面運動場,水的深度1米左右。
4、選擇好休息場地:中午休息時,應盡量讓鵝群在靠近水邊的樹蔭處活動,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配機會;晚上休息的場地應選擇平坦的避風地面,每只種鵝應有0.4~0.5平方米的面積。
5、加強種鵝的飼養(yǎng):產(chǎn)蛋前4周開始改用初產(chǎn)蛋鵝日糧,粗蛋白質(zhì)水平為15%~16%,當產(chǎn)蛋率達20%以上時,改為高峰期蛋鵝料,飼料粗蛋白質(zhì)控制在18%~19%為宜,在整個繁殖期間每天每只種鵝喂給高峰期蛋鵝料100~150克,并保證滿足和鈣、磷的需要。每天飼喂2~4次,同時供應足夠的青飼料及飲水。 公鵝應早補精料,日糧應含有足夠的蛋白質(zhì),使其有充沛精力配種,以提高受精率。
6、掌握好配種高峰時間的管理:在一天中,早晨和傍晚是種鵝交配的潮。據(jù)測定,鵝的早晨交配次數(shù)占全天的39.8%,下午占37.4%,早晚合計達77.2%。健康種公鵝上午能配種3~5次。
因此,在種鵝群的繁殖季節(jié),要充分利用早晨放水和傍晚收牧放水的有利時機,使母鵝獲得配種機會,提高種蛋受精率。 每天至少給種鵝放水配種2次,所以在早上出圈和晚上歸宿前,要讓鵝群有較長時間的水上運動,為鵝提供更多的交配機會。
肉鵝的出欄時間以及休產(chǎn)期種鵝如何正確分群
實踐證明,不論什么品種的鵝,20-60日齡生長發(fā)育比較快,增重高,以后隨著飼養(yǎng)日齡的增加而下降,因而耗料與成本卻要增加,可見,肉鵝養(yǎng)至60日齡出售經(jīng)濟效益。
飼料是影響鵝體增重速度和飼養(yǎng)期長短的關鍵因素,為了提高經(jīng)濟效益,在40-60日齡增重速度比較快的期間,不能忽視適當補充精飼料。要喂給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稻谷、糠麩、玉米等精料,將鵝養(yǎng)于安靜而較暗的環(huán)境中,并限制其活動,以促進體內(nèi)脂肪的沉積。
同時供給充足飲水,幫助消化代謝。其經(jīng)驗是:" 由他吃,由它拉,六十天,正好殺"。一旦發(fā)現(xiàn)鵝后腹下垂,前胸豐滿,羽毛光亮貼身,體驅(qū)呈矩形,皮下脂肪增厚并有板栗大小既結(jié)實又有彈性的脂肪團時,即可停止育肥,出欄上市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