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刮痧培訓小知識
刮痧是根據(jù)中醫(yī)十二經(jīng)脈及奇經(jīng)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jīng)絡,使局部皮膚發(fā)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1毒祛邪、清熱解表、行1氣止1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術于皮部對機體的作用大至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預防保健作用,二是理療作用。
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強衛(wèi)氣,衛(wèi)氣強則護表能力強,外邪不易侵表,機體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云浮刮痧培訓,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等表證,及時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將表邪及時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
經(jīng)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么?
在生活中,注重養(yǎng)生保健的人越來越多,不再單單的依賴于飲食,從很多方面著手進行保健都是很好的。其中一些中醫(yī)的保健方式也深受大家的喜歡,刮痧亦是如此。
可能你的身邊,也有很多人在溫度高的時候,去刮痧,按照他們的說法,體內的濕氣、寒氣實在是太嚴重了,確實,通過刮痧,能夠得到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即使后背被刮出紅色的一片,他們依然樂此不彼。那么對于經(jīng)常刮痧的人來說,后背刮出來的痧是什么呢?
經(jīng)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來的“痧”是什么?
嘗試過刮痧的人,他們的后背往往是紅色的一片,這樣的紅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痧”,確實是這樣,借助于刮痧片,使得人們把力量傳遞到局部組織上,使得后背的皮膚進行不斷擦拭,這樣的過程,主要是把力量作用在后背的血管上,促使后背的局部毛血管被損壞,乃至于出現(xiàn)了裂破,這樣的情況,就會形成了出痧的情況。
尤其是一些濕氣重、寒氣深,更應該引起重視,在刮痧結束后,這樣的出痧感覺更加明顯。
重慶刮痧培訓學校分享?哪些人不適宜進行中醫(yī)刮痧理療?
1.刮痧是直接摩擦皮膚的行為,雖然可以有效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但是也會導致皮下組織充血,甚至會加重其心肺肝等的負擔,所以心腦血管疾病或肝功能不全、身體浮腫的患者較好不要刮痧。
2.孕婦不宜進行刮痧理療,因為會有流掉的風險。
3.刮痧理療時會刮蹭皮膚并使皮下毛血管裂破,皮膚會有淤青或黑斑等痧痕的表現(xiàn),所以凡是有潰瘍、腫包、斑疹等皮膚類疾病問題的患者不適宜刮痧,他們的皮膚本身就很脆弱,刮痧會加重感化的可能。另外有接觸性皮膚類疾病或者帶有染傳性皮膚類疾病的患者也不要進行刮痧理療,因為容易將疾病傳給他人。
4.醉酒、過于疲勞或者處于過饑過餓的狀態(tài)都不適合刮痧,在這個狀態(tài)下人的身體是比較虛弱的,此時的刮痧理療會使血液流向體表并造成內臟有效循環(huán)血流量驟減,終會引發(fā)虛脫等的問題。
5.血小板減少或者再障等血液疾病患者較好不要刮痧,因為刮痧會導致皮下大面積出血并有出血不止的危險。
6.損傷患者的傷處不宜刮痧,因為會加重其傷處的水腫其他等癥狀,減緩傷口愈合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