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佩戴助聽器真的可以延緩弱聽人士的認知能力嗎?
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助聽器有助于降低聽覺損失患者罹患癥的風險?!?
一項歷時25年的縱向研究表明:使用助聽器的弱聽人士,其表現(xiàn)出的認知能力與正常聽力者相似。
一項164700名參與者的調(diào)查顯示:使用助聽器與更好的認知能力有關。
一項包含了114,862名患有聽力損失的老年患者的研究表明:在確診聽力損失后,佩戴助聽器者的癥、/抑郁、摔倒受傷的發(fā)生風險均低于不佩戴者。
什么是言語識別率
我們一般用純音測聽來測試聽力損失患者多大的聲音才能聽得到,而言語測聽(speech audiometry) 則是一種用語言信號作為聲刺激來檢查受試者的語言聽閾和言語識別能力的聽力學測試方法,主要評估受試者對所聽言語的聽覺敏感度和清晰度。也就是評估受試者在實際的溝通交流中,其對言語的識別能力和理解能力。
言語識別率是常用于聽力診斷的言語測聽項目之一,又稱詞語辨別率、言語辨別率或言語分辨率,即每張測試詞表中識別正確的詞語的百分比。簡單來說,就是一張詞表中,可以復述出幾個,占整個詞表的百分之幾,就是言語識別率了。
在我們?nèi)粘I钪?,常見的比較典型的言語識別率降低的聽力損失類型有以下3種:
1、我們常見的老年性聾,其聽力損失的特點就是低頻較好,而高頻較差,因此老人表現(xiàn)出的溝通障礙就是聽得到的,但聽不清楚。
2、突聾的患者,一下子會覺得聽不清楚了,那是因為除了純音測聽閾值會升高之外,突聾還可能導致言語識別率降低。
3、一些聽神經(jīng)1病的患者,往往其純音測聽閾值結果還可以,但卻在日常溝通中存在巨大的挑戰(zhàn)。
如何判斷助聽器是內(nèi)部嘯叫還是外部嘯叫,可通過堵住助聽器的出聲孔來判斷。如果堵住出聲孔后,嘯叫還是存在,則可大致判斷為內(nèi)嘯,而如果嘯叫消失,則可判斷為外嘯。
嘯叫≠反饋
通過反饋與嘯叫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嘯叫≠反饋,反饋是一種機制,是嘯叫的基礎,而嘯叫是一種現(xiàn)象。當反饋產(chǎn)生之后才有可能引起嘯叫。嘯叫會引起我們的聽聲問題,而通過對反饋的處理,可以減少助聽器嘯叫。